第二百九十七章 《说岳》的影响(第1/2页)杂家宗师

    甭管颜易的心机有多深,手段怎么高超,如今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在景康帝面前装孙子。

    缺钱了,也得挺着个笑脸来马府,笑眯眯的向马晋要钱。

    再者说,虽然现在,户部大权对颜易来说如同探囊取物,肃王党之后必然实力大增,但庆王也不是吃素的,二皇子在吏部的势力未必会比颜易差。

    还有大皇子秦王、三皇子宇王、五皇子福王、六皇子泰王,四位封王入衙的皇子,个个都对储位虎视眈眈,每一位都不是善茬。

    而且下面的七、八、九、十、十一,五位皇子也即将成年,马上就要入朝当差,谁又能保证这些位里,没有能后来居上的能人。

    只要没登上储位……不……没坐稳皇位,一切尘埃落定,颜易、马晋他们都不能轻易放松警惕。

    ………

    颜易拿着马晋给的三万两银子回去了,马晋亲自出门送他上了马车,才返回书房。

    打开书房的暗格,看着刚赚来的八万两银票,一下子去了小半,马晋脸上露出苦笑,以颜易的花钱速度,估计等同仁堂分红下来,这八万两都未必够这家伙用的。

    以后谁再当马晋面说管钱的后勤好干,他非一巴掌抽死对方………

    ……

    时间飞速流逝,说岳下部的销量也节节攀高。

    六月十三日,京城、天津两地的存货彻底售罄。

    与此同时,京城的二十四家书肆又重复去年的情况,联合前往新华逼宫,请求加货,而天津的云家,也连夜派人持云鲍的手书,前来拿货。

    又过一日,山东、冀北的各大书商也纷纷或亲自前来,或派出心腹,共同来京城新华处要货。

    安逸此时肠子都悔青了,他想到了说岳下部会爆,但也没想到能火到这个程度,十五万存货竟然根本不够用,才八天的时间,各处书商已经全部堵到家门口了。

    可安逸此时心里再懊悔,也无济于事,面对着挥舞着银票,如狼似虎的书商们,安逸再强忍着心痛,道上一句。

    没货了……

    ………

    是真没货了……

    上次安逸推拒众书商,还有点小心思,而这次则是彻彻底底的实话。

    现在别说提供新书给别家书肆,连新华自己的书店,都要靠每日新印的新书都不怎么够用。

    安逸这两天在心里,已经发下数十次的毒誓了,下次马晋发售新书,直接印个二十万本,哪怕是卖不完,被马晋责备,他也不再受这个窝囊气。

    看着送到手里的银子,却不能拿,这滋味太憋屈了……

    ………

    不过,安逸最后还是做出了让步,把新华每日新印出来两千多本新书,挪出大部分,分发给京城四个和新华关系最深的书肆,一同发售。

    从六月十五日开始,京城的书迷们只能从这五家书肆才能买到新书,且动不动就断货,而京外各地的书迷,想买书,书肆都没有货。

    不过这种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六月二十日,盗版说岳开始流传在市面上,两日后,盗版新书已经在京城泛滥,甚至天津及河北也受到了一些波及。

    而自盗版开始爆发,新华也暂停了对说岳的印刷,进去停产归纳阶段。

    ………

    除去最开始的那十五万本,新华后来又零零散散的印了三万多本,大部分是自销,一小半批给京城书肆。

    新华社和新华书店双方,互相核算了一下数据,将资料以及后边那三万本新书的利润交给马晋。

    之后除了可能还会和牛家合作发往南方一批新书外,马晋的第二本说岳全传,算是差不多结束了。

    但说岳产生的影响,却才刚刚开始发酵。

    ……

    岳飞这个抗金名将,本来在大乾就是声名远播,而说岳的出世,更是把岳武穆的声望推上了新的台阶。

    旁的地方且不论,在京畿各地,岳鹏举的人气也不是一般的高。

    据说,在天津有一家姓岳的大户,看了说岳后,就嚷嚷着自家乃是岳氏后裔,理应为先祖开祠祭祀。

    这家伙光自己修祠堂还不满足,还张罗着天津百姓为岳飞修庙立金身,没想到应者如云,天津的百姓们纷纷捐钱捐物。

    等消息传到京城时,听说天津的“岳飞庙”已经选好地址,开始动工了。

    无独有偶,山东有一县,因为县志中有关于岳飞领兵征战时曾患眼疾,在当地养病的记载。

    于是当地知县就动了小心思,号招当地士绅出资,要修一个“岳飞养眼楼”,还把这件事儿当作政绩,上报朝庭。

    而且除这两地,山东、河北有有几处要为岳飞立祠修庙的地方,只不过规模没这两处大,就不一一列举了。

    ……

    因为民间的崇拜,岳飞的名望在京畿一地是越来越大,甚至其它地方也有些耳闻,最后竟然惊动了朝廷。

    一日早朝,朝政议完,竟然有一位官员站出来,上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