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表面兄弟(第2/2页)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但凡尔赛条约并没有满足意大利的全部需求,这次导致意大利又一次考虑改头换面,与德国联手。

    意大利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地域狭小,急需殖民地以资发展,却因为发展起步较晚而没有机会,因而也有很强的动机向欧洲发动战争争取自己的发展空间。

    这迫使意大利,后来必须游离在此时欧洲的两大阵营,即当时以德国为首的要求改变凡尔赛体系的一方,和那时以法国为首的包含东欧各小国的要求维持凡尔赛体系的另一方之间。

    莱因哈特不断的吞并各国的同时,墨索里尼也深感自己已无可挽回地和德国“元首”绑在一起了。

    可惜,罗马一柏林这个“同盟”是绕着莱因哈特而生的,他墨索里尼似乎只像一个小伙伴而已。

    后来,在东南欧,莱因哈特正逐步占领这一带的市场。

    吞并奥地利以后,德国几乎是间接切断了意大和的里雅斯特港的原油贸易线,使该港几乎成为死港。

    马上,墨索里尼也紧接着做了项对不起德国的事情。

    他沿着德、意国界构筑了一条新的防御工事。

    这完全不应该是一个盟友做的事情,但那时的墨索里尼还是想脚踏两只船。

    他当时一方面向德国人暗示结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以德国人结盟作威胁,迫使西方民主教体国家让步。

    有时,墨索里尼仍怀有一种儿戏的想法:他只是想用战争的语言来吓唬别的国家,为意大利人打气。

    再后来的事,就简单了许多。

    莱因哈特与墨索里尼成为表明兄弟,两人明着其乐融融,私底下却老是互相算计,斟酌损益。

    哪怕这次两人间看似友好的对法国分赃谈判,也不过又是一次为利益展开的交锋罢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