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上任沂原(第2/2页)仙路何寻

是为了作威作福吗?不是,那自己就要竭尽所能让自己治下的百姓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否则自己就是沽名钓誉,枉读圣贤书。

    张寻整整七天都在这沂蒙山脉上,刚上山时倒是想到了两条发展之路,前提都是要先修路。可修路别说现在没那么多钱,就是金银充足,那至少也要一两年的时间。张寻感觉自己仿佛遗忘了什么,低下头,看到胸前的玉佩,猛拍了一下大腿,说道:“对啊!怎么把玉佩忘了?玉佩内有空间,(玉佩空间里东西是不会坏的而且保鲜)那自己可以向乡民大量收购这山里随处可见的山货、野味。”于是这七天张寻自称商人向乡民收购野菜、竹笋、山药、野猪、野兔、獾子、等等还有一些野生药材,在晚上离开乡村时就丢进玉佩空间里。乡民也知道山里这些大自然的恩赐之物都是好东西,只是交通不便,不好带下山,自己用又用不了那么多,现在既然张寻愿意高价收购,自然都卖给张寻了。而乡民有了钱下山进城买些日用品倒是也不在乎路好不好走了。张寻又和乡民约定三月以后再来收购一次就下山而去。

    张寻接下来又去了临沂乡、和平乡、建设乡,问询了几位老农,知道这三乡好年景里能丰收收获还是很可观的,但若遇到干旱或暴雨,那就只有靠人力抢救田地里的作物,劳累不说还收成不多。张寻更坚定了兴修水利的想法,自己得罪了户部工部的尚书侍郎,减税拨款就别想了。那自己就自筹一笔,去淄博府自己上司那里要一笔,再说服那沂原首富赞助一笔,发动乡亲们出工出力,先修一段还是能完成的。那就这样,明日回县衙制定一份计划出来。

    下到乡里半个月后,张寻决定返程。在县道路边的马车行租了五辆马车,空车走了一段,张寻给了银子让几个车夫去吃饭,然后把玉佩空间里的山货和野味取了出来,放在五辆马车中。(这马车是专门用来运货的,一辆车就能装不少,现在五辆车都装满了,可见张寻在沂蒙山脉上找两乡的乡民收购了多少。)五名车夫回来后,张寻上了其中一辆马车说道:“货物都装好了,到县衙,走吧!”回到县衙让衙役把货卸下来送到后院,张寻把运费结给五名车夫,五名车夫就驾车离去。这动静自然惊动了馨岚和文欣两女,馨岚问道:“夫君,你这是干嘛?”张寻就把自己在沂蒙山上的见闻一说,然后对馨岚说道:“你原先不是管理过醉仙楼吗,不如在这沂原把醉仙楼也开起来,主打这些山珍、野味和药膳。”馨岚想了想“夫君现在主政沂原,肯定会越来越忙,也没多少时间陪自己,自己何不把醉仙楼开起来,反正也不用抛头露面,在幕后管理就行。”于是说道:“好,就这样,文欣妹妹也可以帮我。”安排好了这些张寻就去了书房,整整三天,除了吃饭,实在困了眯一会,一直反复修改兴修水利的计划,至于沂蒙山修路和开发旅游的计划张寻放在第二步暂时先不管它。三天后的晚上,看着自己这三天来的成果,张寻很满意,就离开书房,冲个凉,缓解全身的疲惫就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一直睡到快十点才起来,洗漱过后去书房拿了制定好的《沂原兴修水利计划》找到李主簿,说道:“明亮,你派人去找蒋劲松、戴鸣泉、刘汉庭、易文军四人,就说我中午请他们吃饭,位置就定在百福楼好了。”李主簿一听就知道张寻这是有事情要和他们谈,就回道:“张县,我知道了。”张寻又说道:“曾县丞那里你亲自去请,然后就一起去百福楼。”李主簿应道:“好的”

    中午,百福楼,还是那间雅间,还是那七个人,由于要谈正事,就没有喝酒。吃过饭后,张寻就把计划拿了出来,六人一一看过,对张寻的魄力感到震惊,考虑一番之后都同意了这份计划。张寻做了分工,蒋劲松负责勘察选址规划沟渠,曾三省负责维护治安,李明亮负责和各乡的沟通和成本控制,戴鸣泉负责联系商界筹款事宜,刘汉庭和易文军负责各自乡里的协调和工地的后勤保障,张寻自己则负责说服工程沿线的乡民出工出力以及和淄博府联系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