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矮棚里的奋斗者(第2/3页)梁仕容传记

天堂纸厂的股东们也把股金退给他,让他留着办大湾纸厂。很快,又筹到了70多万元。大湾的新闻纸厂又上马了,厂房面积900多平方米,年产新闻纸2000吨,产值200多万元,3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群众的集资入股有力地支持了梁仕容把纸厂做大做强,乡亲们不仅仅是相信梁仕容的信誉,更主要的是他们通过带资入股梁仕容所办的企业而看到了致富门路,相信党的富民政策的伟大,相信兴办工业发展经济的方针的英明,他们所焕发出来的积极性正是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

    梁仕容办厂成功了,成了富翁了,这新闻传遍了全县。一个亲戚找上门来说:“姨父,我现在正在起屋,手头的钱不够,你能不能支持一下?”

    梁仕容一下子陷于尴尬之中。论理说,他是亲戚,并且在回乡办厂时,他也曾帮助过自己,很难拒绝。可是,还有多少事要办呀,而这些又需要资金,这真使他为难。

    然而,梁仕容还是硬着头皮说:“这些钱我要用来扩大再生产,如果都借出去,工厂就办不下去了。”

    有一次,他去广州联系业务,回到家中,刚好女儿从市体校回来,见到心爱的女儿,梁仕容心中充满了甜蜜的情感。女儿挨近父亲,要父亲给她买条金链。妻子也在一旁替女儿说情:“现在城里的女孩子都兴佩金戴玉的,你就给她买一条吧。”

    梁仕容又何尝不想自己的女儿穿戴得体面一些?然而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生活得还那样艰难,他的心更不好受,于是便劝慰女儿:“爸爸当初回去就是立下诺言,要与父老乡亲同甘苦,共患难,现在爸爸赚的每分钱都要用在生产上,使家乡富裕起来,如果只为自己家庭过得舒适,我回乡办厂又有什么意义呢?”

    女儿是通情达理的,也是最理解父亲的。

    也许有人会以为梁仕容太不注重感情了。

    不,梁仕容不是不注重感情,而是他心中包容着一种最深厚的情感。

    亲戚借钱建房屋他不肯借,但乡亲们要发展生产缺乏资金时,他成千上万元资助;

    女儿买金链他不肯花钱,可是村镇办福利事业时,他慷慨解襄大力支持。

    一个人要把言论变成行动,要比把行动变成语言困难得多。但是,梁仕容时时记住自己的诺言,以朴素的思想、朴素的感情作为动力,在把自己的诺言化为行动。对家乡,他总怀着一颗赤子的情怀,回报家乡的热情从未削减半分。

    他发现学校、医院有困难及时帮助,山村兴修自来水工程、通电工程有困难,他鼎力支持,逢年过节,他都给村中老人们送上一份礼物。他还把自己的家变成村老人的避难所,凡有老人遭家人唾弃,他就主动收留,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然后再去做其家人的工作,使其家人主动把老人接回。他的这一善举使当地群众感激不尽。

    1984年,县委在三级干部会议上,号召各乡(镇)大办乡镇企业,********杜鉴波带领各乡(镇)委书记、镇长H县直部门主要领导风尘仆仆前来参观、取经。如果人们不是亲临现场,谁会相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废冷清的水电站,现在竟矗立起一间颇具规模的造纸厂呢!

    1985年1月,他光荣出席肇庆地区两个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被市委、政府授予“肇庆地区先进个人”称号;

    同年2月,在XX县两个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县委、县政府授予他“模范乡镇企业家”光荣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3月,他被县委提名为XX县工业副县长人选,而他却一再推掉了。为此,********杜鉴波H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李炳元多次找他谈心做思想工作。但他坚持办厂不从政。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更在于付出。一个人若不想从政当官,把企业做大做强了,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如果学会了如何做人,并因此成为一个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人,那么他才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人。梁仕容无疑属于后者。他“诚信经营、真诚待人”的处世原则,让他赢得了客户员工乃至周围所有人的口碑。

    梁仕容回乡办造纸厂,搞农业开发,广开致富门路,促进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亦促进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莲塘村和附近村庄的群众,都基本在梁仕容所办的企业里工作,其中大多数是村里的青年人。梁仕容十分关心这些青年的工作和生活,不仅教给他们专业技术知识,而且教给他们处世为人的道理;帮助一些失足青年改正错误,获得了新生,还帮助了近100名青年喜结良缘,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一次,天堂造纸厂接到一笔纸品定单不久,造纸的原材料价格暴涨,如果按照以前的定价交货,工厂要倒贴6万多元。预接定单的供销副厂长想致电对方说明情况,但被梁仕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要求生产车间,一定要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定单任务。

    后来,这个客户不知从何得知梁仕容宁可亏本也给他做出了完美的纸品,使这个客户大受感动,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