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顿悟便是大智慧(中)(第2/2页)梁仕容传记

自送慧能到江州渡口离开,嘱其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份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

    为躲藏“烦恼未断者”加害,慧能在岭南四会一带的猎人中藏匿了整整15年。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才公开露面。是年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慧能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仪式。次年春,慧能离开法性寺,北上韶关南华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

    达摩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婆罗门族,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南朝梁时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成为中国禅宗的始祖。不立文字的意思,禅是脱离文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描述万事万物的代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慧能大字不认识一个,但却通晓佛经的原因,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慧能生前深得朝廷恩宠,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赐给慧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慧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赴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和唐中宗遣内侍薛简往曹溪召其入京。惠能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其间,韶州刺史韦璩邀请慧能到韶州开元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