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山中的日子(上)(第1/2页)梁仕容传记
慧能母子在乡亲们的帮助和关照下,很快便把家安顿下来。李氏仍然在家耕织,慧能则每天上山打柴,有时,石狗、子辉、虾子等童年伙伴也会加盟到他的打柴行列中去。
上山打柴的生活,在石狗他们看来,似乎孤单、寂寞且冷清。然而,在慧能却感到极为丰富,极为充实。何况,前些年,他无意在山上打柴之中领悟到了心的妙用。因此,他认为山中的日子反而有着异样的精彩:
狂风暴雨不期而至,恰似人生之变幻无常;路途坎坷山重水复,宛若命运之轮回漂零;目睹星光灿烂,收获天道之精华;耳闻鸟语猿啼,感受大地之神韵……飞禽走兽都是他亲朋,花草树木皆为他伴侣……
清晨,天边一痕远山,犹如梦幻中的诗情画意;黄昏,山下几缕炊烟,唤醒心灵寻觅归途。
清晨有诗情,黄昏有画意。啊,“想问问阵阵炊烟,你要飘去哪里……”慧能又见家乡炊烟,心中也像这炊烟一样升腾起最惹人的记忆。
炊烟,一个村落的精魂,她古老,圣灵,奇妙。?慧能和他娘亲漂泊在外的这些年,每每在他乡看到炊烟,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炊烟,那是自己心中?炊烟。
炊烟,是乡村最原始最古朴的风景,她因村庄而诞生,村庄因她而美丽。有了炊烟的村子便有了生机和灵气。
清晨,薄雾晨曦,乡间静谥,当朝霞染红天边,鸡鸣鸟语,清昶空灵,是天籁,如晨曲,划破寂静的村庄,唤醒劳作的人们,此时此刻,家家户户几乎同时升起了炊烟。淡淡袅袅的炊烟,好像条条丝带悬挂,风儿轻轻吹拂,继而片片花絮飘散,慢慢随风消失。用意良苦的炊烟啊!你以最古老的方式,祝福勤劳的百姓,在新的一天,有新的收获,有好的心情;
傍晚,伴着夜幕降临,村落的上空便徐徐升起缕缕炊烟,这是怎样的一种极至与静美啊!看姿态:炊烟一片片,一段段,一束束,一团团,形态各异,交错相融,水韵墨章,浓淡相宜。看颜色:是那种透明的青色,在微风的作用下,有的宛如一条淡蓝色的绸缎随风起伏,有的似一片着色的云朵悠悠飘动。
炊烟游离于农舍,升腾在空中,随风飘逝,远去无踪,这就是村落炊烟的最原始的生命状态和最终的归宿。这炊烟,似烟非烟,似雾非雾,似梦非梦,飘荡了多少年,摇曳着多少心帆,营造着多少梦幻。
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依靠,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延伸了炊烟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河,就是这样一些生命元素,很自然地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品味这幅画卷,就像品味你的人生一样,心灵之旅虽然要经历一些波澜起伏,经历一些坎坷风雨,但生命终归要走向宁静、平淡与安然,这就是宿命。人生一如这静美的乡村画卷一样,当繁华落尽,除了寂寞还有淡泊。
炊烟在慧能厌倦都市浮华的孤寂时悄然袭入他心间,给他韵致与兴奋;炊烟在他独享乡情的笑靥时轻轻飘入慧能心空,给他充实与欢欣。
这炊烟,是这般沉静,这般温存,每当看到此景,慧能就想起广州城谭老板的所作所为……太多像谭老板的商人,功利是非,造就了城市的迷离与妖冶,城市里沸腾的烟火怎能比得上村落里静美的炊烟,城市的浮华怎能与村落的宁馨媲美?
炊烟是家的方向,是娘亲的呼唤。记得在家乡时,慧能每次卖完柴买些米回家,远远就会望见家中屋子上面升起的炊烟,仿佛就看到了娘亲忙碌的身影,看到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还看到了娘亲淡淡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期盼。他知道,那是娘亲的牵挂,那是娘亲的等待,此刻,他心中是那么宁静而踏实。
望着那随风而逝的炊烟,他加快了回家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种莫名的情愫冲击他的灵魂,突然好像明白了些什么——炊烟是一种温暖,一种温馨,一种快乐,一种幸福,这也许就是他最初的人生感悟吧,从此也开始懂得了铭记。?
炊烟不仅是一道风景,她还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一段如歌的岁月。欣赏它,我们可以感念生命的质朴与真情;细读它,我们可以滋生许多的人生况味。
炊烟,淡淡妖娆,飘袅在记忆的天空中,牵引着他的思绪。以致日后他无论走到哪里,故乡那轻盈飘渺的炊烟一直伴随在他的心头,伴着他奔波在成佛的路上。她将是一幅永远不变的绚丽画卷,定格在他的心中,永不褪色,永不消逝。
又是一个清新的早晨,慧能要到深山更深处的天露山专门为一家饭店采伐一种野桃树做烧烤薪柴。据说,这种桃木烧出来的饭菜,有一种独特的香气。
当他登上一道山梁时,抬头之间,忽然看到,对面的山峰之上,云雾缭绕之中,站立着一个巨大的身影——
它,矗立在高高的顶峰,顶天立地,仰观九天星辰,俯瞰大地烽烟;笑看风云变换,谛听江河奔流……朝阳喷薄欲出,一缕霞光从云隙里迸了出来,恰巧照射在它高峻挺拔的身体上,于是,它便笼罩着一层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红光,显得格外突兀,格外孤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