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洛阳有信来,枣祗遇明主(第1/2页)虎痴

    许褚马上唤来一个书佐,差他去找郭嘉。书佐闻言,回道:“方才见兵曹掾急匆匆出了太守府,恐一时无处寻找。府君若无急事,属下自在府门处守候。若有急事,还是让府门亭长去寻快些。”

    此人说话条理清晰,声音洪亮,许褚正眼看去,只见他衣冠端正,神情自然,没有普通小吏见到太守时的拘谨。

    今天新辟用的门下杂吏颇多,许褚一时记不起这个人的名字,出于好奇,便仔细问了姓名籍贯。

    那人答道:“在下枣祗,阳翟县人。”

    “足下便是枣祗?!”许褚惊喜站起,枣祗是首先提出屯田制的人,历史上曹操能扫平北方诸侯,这个人可以说非常重要。

    枣祗看到许褚一惊一乍,有些不知所措,“府君认得在下?”

    枣祗此时在士林间已有了小名气,之所以没有大放异彩,一是机遇未到,二是许褚不知道颍川郡还有这么个宝贝。他到太守府做杂吏,是郭嘉替他出的主意。郭嘉说枣君有才干,太守不是个知人不用的昏主,只要时间久了,你的才能表现出来,一定会得到重用。

    枣祗觉得郭嘉说的有道理,于是就来到太守府屈居书佐之位,可没想到他的才能还没机会表现,府君似乎就对他另眼相看了。

    “是本府疏忽大意了,以枣君之才,怎能屈居书佐之位?”许褚既然知道了对方是人才,当然不肯放过,等以后曹操袁绍来挖墙角时再封官许愿,那就太迟了些,也太刻意了些。

    该拉拢的人才,就要下血本拉拢。

    许褚当即想了想还有什么空缺的官位,道:“不知枣君是想外放做县令,还是想在本府身边任事。”出于尊重,许褚还是先问了枣祗的意向。

    枣祗只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仓促到他不敢相信,当下便道:“但凭府君吩咐。”

    “那就请枣君担任尉曹掾。”尉曹主徒卒转运事,于许褚心中枣祗所擅长的学问不太相符,然实在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了,就先把此人留在身边,等时机成熟时,再另行任用。

    枣祗带着些许惶恐,接受了许褚的辟用,毕竟郡曹主官一般意义上要比县官尊贵的多。

    枣祗的事处理完,郭嘉回来了。

    许褚于是请其他人回避,关于颍川士族私开铁矿的事情,还是谋于暗室比较妥当。

    还没来得及问郭嘉,郭嘉先开口道:“京师有信送来。”

    许褚心想肯定是荀彧的信,展开一看,没想到却是荀爽。

    原来自刘辩继位后,何太后垂帘听政,以太傅袁隗与何进二人同录尚书事,执掌朝政。袁绍趁机进言,让何进大力提拔士人,同时有二十多人受到重任,其中就有荀攸。信中叙述了近来朝廷发生的一些事后,又对许褚夸赞一同,并让许褚不要懈怠武备。

    许褚看完,顿觉云里雾里,荀爽这份信的目的是什么,他完全搞不明白。

    郭嘉说道:“荀慈明意在让主公知晓一件事。”

    “什么事。”

    “便是主公已经进入到朝臣的视野里,拥有了一定影响力,所以让主公多关心关心洛阳的局势。”

    许褚用手撑着额头,不解道:“就这些?”

    郭嘉道:“还有就是提醒主公,不要在士人与大将军之间选错了队。如果我没料错的话,大将军可能有让主公率兵逼近洛阳的想法。荀慈明知道后,就给主公修书一封,让主公明白他们在这件事上没有跟大将军想到一块去。”何进,包括士族的代表袁绍都希望外镇诸侯领兵逼迫何太后,而荀爽、何顒、荀彧等中坚力量,则更有先见之明,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

    “大将军是想借外郡兵威逼迫太后尽诛宦官?以本郡的兵力,恐怕没什么用处吧。”许褚沉声道。

    郭嘉叹道:“恐不止本郡。大将军如今权倾天下,若有意动用兵势,司隶附近州郡,必都会接到其命令。”

    许褚脑中构想片刻,司隶附近有重兵者,一个是兖州,一个是并州。在上任途中滞留河东的并州牧董卓,还有武猛都尉丁原,都手握重兵,至于兖州,他就不清楚了。

    “由他们乱去,我只管将颍川治理好便是。”许褚挥挥手,以他现在的实力,掺和到洛阳的斗争里显然是自不量力。董卓麾下的西凉军久经战事,是精锐之师,丁原在并州经营已久,也不是易与之辈。有这两条大鱼出头,他这条小鱼就算了吧。

    郭嘉点点头,许褚确实改变不了什么,更别谈从中获利,不如老老实实待在颍川静等时机。

    但荀爽的来信不能不重视,许褚与郭嘉马上就此回信一封,语气诚恳,态度谦卑,并把颍川需要长时间整治的情况浓墨重彩地提了提。旨在告诉荀爽,颍川不会因为大将军的命令轻易出兵郡外。

    聊了会朝廷大事,许褚迫不及待把话题转到郡中铁矿的事情上。郭嘉听许褚发了通牢骚,摇头道:“单靠鄢陵县供给铁源,年内把虎卫营装备齐全已是不易,更别说打造农器,招募新兵等都需要大量的铁。阴公在时,文若就曾数次建言郡中收回矿山冶铁,无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