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整军事以备私曲,闻勇士兵出颍川(中)(第1/2页)虎痴

    陈恭史书上未见多少笔墨,许褚因此不知道有这一号人物。

    陈义后来说与陈恭齐名的李通就不一样了,许褚清楚记得,这个李通史上曾为汝南太守,是个非常忠义的人。

    有胆武,能聚众,且又忠义,那么许褚很容易就下了决断,如戏忠建议,遣一心腹,星夜去往江夏平春县,招揽陈恭、李通。

    问题是招揽陈恭、李通这件事难度系数有点高,他许褚不是海内知名的名士,归根究底和李通、陈恭是一路人,从豪侠起家,不被士族看好。

    对此戏忠又有一套说法,他对许褚道:“主公起义兵、诛暴乱,从来都是站在正义的一方,由是四海豪侠闻主公之名,必会心下敬佩。后经荀、陈、钟等望族举荐,一改成例,跃居太守之位,此乃开先河之事,等天下有变,世间豪右必争先恐后效仿。陈恭、李通,聚众诛盗,不会没有做一番事业的心愿,主公派遣足够分量的心腹去联络二人,二人虽不至于马上死心塌地跟随,但携众而来,应该不成问题。”

    许褚细细品味戏忠的话,顿时‘拨云见日’。

    后世有学者称,董卓入京把持朝政,开启了东汉末年军阀与士族交锋的先例,亦是象征着军阀混战的时代正式来临。

    按照这个思路想,许褚其实跟董卓一样,是个军阀到不能再军阀的人。当然因为许褚的实力、名望等问题,他最多只算半个。而在董卓之前,除了他许褚,应该还有人也算得上半个。

    江东猛虎——孙坚。孙坚当上长沙太守是中平四年的事,也就是许褚来到东汉的两年前。当时长沙人区星作乱,刺史王睿无力征缴,于是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平定叛乱后,晋封乌程侯。孙坚也不是士族子弟,但与许褚稍有不同,至少他的家族在吴郡世代为官,官位不高,只能算寒门。

    孙坚应当算半个军阀,许褚算半个军阀,再加上不久后的董卓,可见风雨飘摇的大汉对州郡的把控力是越来越弱了。

    回到陈恭、李通的问题上来,这两人是江夏郡屈指可数的豪侠,见到许褚的阶段性成功,作为心怀功业的人岂会不动心?或是好奇,或是随性,或是因见惯了王睿等士族对他们的白眼,又或是许褚的敞开胸怀让他们有所感念,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十有八九便会抱着试一试,观察观察的心态到许褚麾下走一遭。

    能不能最终把二人留下,就看许褚本事了。最终决定由郭嘉去一趟江夏平春,一是因为江夏郡的平春县虽然跟颍川郡隔着汝南,其实不算太远,从鄢陵县出发,径直往南,途径临颍、偃县、吴房、郎陵四县,便能纵跨两郡,到达江夏郡边界的平春县。二是因为郭嘉的才智叫人放心,有郭嘉过去说服,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许褚便让典韦从虎卫中挑选出十个精明的来,随郭嘉一同去往平春县。

    郭嘉来后,欣然接受委托,稍做准备,就带着十名虎卫赶往平春县登庸陈恭、李通二人。

    ——,乐进带来李整的信,是在郭嘉出发后一个时辰左右。跟陈恭一样,许褚不知道李整是何人,然经过乐进介绍,发现这个李整也不简单。

    李整是山阳巨野人,一听到山阳巨野,许褚脑子里马上跳出一个名字——李典。李典也是山阳巨野人,从乐进口中得知,李整的父亲叫李乾,李乾有一侄子正是李典。

    “李孝成、李曼城二人,实为我兖州后起之翘楚。”乐进来自阳平卫国,亦是在兖州境内。时人风气使然,谈到李整、李典两位后起之秀时,乐进深以为荣。

    可惜李整的信里没有透露出一丝一毫投效的意思,只说‘许仲康以武平乱,当世豪侠,整与族弟典钦佩万分’。仅是有意结识罢了。

    许褚但问李整、李典年齿几何,乐进回道:“与我相仿。”又道:“李乾有英雄气,为山阳郡人所敬重,李整、李典自幼随他习武,剑术高明,大有青出于蓝之势。”

    乐进极力推崇李整一家,许褚自然也知李家不是泛泛之辈。李整虽然没有投效的意思,但也是值得许褚交往的人物,是难得的潜力股。

    亦手书一封回于李整,派人送往山阳郡。

    由此可见,许褚在颍川倒也不是‘无人问津’,至少崇侠尚武的各地豪右,对许褚的评价还是蛮高的。

    乐进收了信,转身走到帐门处,许褚将他叫住,问:“尉曹枣君都安排文谦做些什么?”

    乐进先是谢了一声,再答道:“枣君着我负责长社县西乡的军屯。”乐进先谢,是明白许褚让他屯田的深意,是为了使他日后能尽快拔黜到军中任武官。

    许褚对枣祗的安排感到满意,长社是钟氏故乡,颍川士族中,钟氏比荀、陈两家对他的态度要好许多,是以乐进在长社负责军屯,比较容易得到拿的出手的成绩来。

    看来枣祗看上去是个不太爱说话的正直士人,实际内里却也是个精于官道的人……

    李整、陈恭、李通的事现在想再多也没用,许褚亲送乐进几步,出了军帐,有风吹来,营中大旗招展。连日来,前来投军的乡、里轻侠也到达了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