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何进存疑虑,平春有音信(第1/2页)虎痴
高干说得兴起,又谈起另一件事情。
“大将军令董仲颍、丁建阳发兵洛阳后不久,随即又共遣五人各回州郡募兵,如今前往洛阳路上的兵马,已远不只四支了。”
赵谦不意间揪下了几根胡子,疼若未觉,道:“四镇兵马还不够?大将军这是在做什么!”
高干会把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说给赵谦、许褚听,也是因为赵、许二人相对跟袁绍更加亲近,同时还是司隶附近的两个郡守。许褚思考着何进此举的用意,却有些捉摸不透。
董卓、丁原、桥瑁三个加上他许褚这半个,三个半外镇已然足够令局于深宫中的何太后惊惧了,为什么要画蛇添足的再遣人去募兵呢?
回想郭嘉曾经提及过何进的性格——谨慎多疑,那么答案似乎只有一个。便是大将军何进发出诏令后看到董卓、桥瑁来势汹汹,心里反悔了。何进应是在顾忌董卓的实力,放眼天下,唯有皇甫嵩能制约董卓的雄兵,但皇甫嵩这个人何进是绝不肯诏至洛阳的,原因有二。
第一,皇甫嵩威望太高。皇甫嵩是平定黄巾之乱的天下第一名将,在军中是现大汉朝的一枝独秀,他一到洛阳,何进就增添了一个劲敌,而且士族那边也不一定会答应。第二,皇甫嵩自己肯不肯来还是未知数。皇甫嵩是要做纯忠之臣的人,奉大将军诏入京这种‘非人臣所为’的事情,大概是不愿意做的。
许褚前世便对皇甫嵩这位汉末鼎鼎大名的名将印象很深刻,所以不难猜出何进不诏皇甫嵩的用意。单纯地从兵将实力角度看,董卓确实太过于显眼。
所以何进才会派人回州郡募兵,充实己方的实力。
哪五个人?赵谦问,高干答:“假司马张扬、大将军府掾吏王匡、骑都尉鲍信、并州从事张辽、都尉毋丘毅。”
熟谙京都官场的赵谦听完,心中便有了数。——张扬跟张辽两个,之前都在并州做过丁原的门下属吏,丁原投靠何进后,张辽跟张扬就被派到洛阳,成了何进的心腹;毋丘毅此人也是何进的心腹,现在何进身边有一个以武人为主的小集团,这三个人是骨干中坚。而大将军属掾王匡跟骑都尉鲍信,士人出身,与袁绍关系莫逆,然这二人一直都是在何进手下办事的,深得何进信任。于是从这五个人选可以看出,何进遣人回州郡募兵,除了防董卓,还在防着袁隗、袁绍。
许褚乍听之下,嗅不出赵谦那么多的门道,只是在张辽、张扬、王匡三个名字上刻意记了下。这三个人他都知道,王匡、张扬,历史上董卓之乱后都做过河内太守,是后来争雄天下的群雄之一。而张辽,这位‘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原来现在已经非常有名,已经做到了并州从事的官职了。
但看赵谦神色,许褚亦明白高干说的人名有些深意在,回过头少不了要去请教戏忠。
.......,送至十里外,高干不让赵谦、许褚继续送下去,告别后带着随从拍马而去。许褚与赵谦回到圉县,马上商议了让许褚在圉县休整的事宜。
赵谦拍了板允许许褚在圉县盘桓一阵,虽然没有明说,已是同意让许褚在圉县附近募兵了。因听了高干一番话,赵谦对洛阳的局势十分忧虑。可何进没有邀请他入京,他也没有什么好做的,只能对许褚嘱咐几句,“仲康......,此去洛阳,京都局势波谲云诡,你身系要害,一定要以天下为重。”
古人唤表字是以示尊敬或亲切,赵谦头一回叫他表字,许褚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当即回道:“赵君请放心,在下与宦官‘有你无我’,当尽力替朝廷办事。”
这是大实话,许褚杀了张直,张让只要继续握有权柄,那么许褚的好日子迟早会走到尽头。
赵谦由是觉得许褚此人还是可以成为‘朝廷助力’的,破天荒的夸奖了许褚一番,说道:“都说本府性刚强,依本府看,仲康你诛灭张让在贵郡中的族人,更称得上‘刚强’二字。”
许褚唏嘘不已。赵谦、何颙对他来说都是长者,而且是名动一方的士人,两人前后对他有夸赞,往大了说,有利于许褚的‘大计’,往小了说,是对许褚个人的一种激励。
连忙谢过赵谦,许褚道了几句不敢,又对赵谦建议道:“圉县经此一乱,民生受累,县东百姓难以度过冬天。鄙郡行屯田,秋后应有些余粮,赵君若不嫌弃,在下愿意帮助圉县百姓度过难关。”
赵谦,及陪坐的赵宠以为自己听错了。现在是什么时节,还有当太守的胳膊肘拐到外郡的事?如果是汝南、陈国等豫州邻郡还好理解,陈留郡可是属于兖州的,许褚这是在示好?
赵谦甚至怀疑许褚是不是知道他跟李旻之间的关系,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缓和矛盾。赵谦想多了,他举李旻入朝那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莫说许褚,非赵谦与李旻的亲近友人也都记不住。许褚此举,无非是想要在圉县留下一个钉子,他知道未来天下即将大乱,所以看中了圉县这块宝地,赵谦、赵宠如何能猜得到。
赵谦欣然答应,第二日返回郡治之前,连夜写成一封奏疏送往洛阳替许褚美名,却是令后者意想不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