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夏男儿表雄心(第1/2页)虎痴

    出了这档子插曲,许褚也没心情跟张允、谢贞同乘一车了。张、谢两人身为庐江郡功曹、主簿,新任太守还没到郡治就发生此等事,也有些无颜面对许褚。

    郭嘉特地来找许褚独对,要跟许褚好好谋算下刚才发生的事。

    坐到车中,许褚心中其实疑虑重重,不等郭嘉说话,先是问道:“奉孝知道周喁这个人吗?”

    谢贞说周喁是会稽周氏族人,时任吴郡兵曹掾,联想到之前的丹阳太守周昕,许褚总觉得其中有些阴谋的味道。

    果听郭嘉道:“周喁,字仁明,乃周丹阳之弟。周丹阳有两个兄弟,一个名叫周昂,一个便是周喁。说起来这个周昂,虽赋闲家中养望,却是三兄弟中最显名之人,早年跟袁司隶有过交情。”

    “奉孝还真是对天下士人了如指掌。”许褚赞叹道。

    郭嘉笑了笑,“职责所在,不敢荒怠。”

    周氏三兄弟一个是二千石太守,一个是郡中兵曹掾,还有一个名气更大的在养望,其在州中的地位、影响力应该不低。周昕敢正大光明地跟刺史叫板,离不开族中替他打下的基础、人脉。

    周昂养望,在本朝乃至整个华夏历史都是常见的事。养望为了什么,是为了博取更大的名声,谋求更高的职位,可在许褚看来,周昂这个时候还待在家里养望,却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天下纷乱在即,良禽择木而栖,要是没有诸葛亮、司马懿、张昭等等一代名臣的能力,养望这种事还是少做为妙,不如早早出仕,早打基础。

    回说到先前为首的官吏自称奉了吴郡兵曹掾周喁之命来庐江征发兵粮,许褚更觉奇怪。

    “周丹阳与方伯不谐,方伯岂会让周喁至庐江郡征募兵粮?况且此等郡与郡之间越郡行事,鲜有见闻。”顿了顿,许褚又道:“莫非是吴郡盛公之命?”

    郭嘉沉吟道:“应不是盛公的意思。嘉曾闻听方伯与盛公历来交好,吴郡太守一职,方伯是出了力的。盛公若非失智,焉能挖自己墙角,替方伯得罪主公。”

    郭嘉的猜测是,这件事背后不是陈温或者盛宪在主使,而是另有其人。幕后主使有可能是丹阳太守周昕,也有可能是跟陈温不太友好的扬州士族里的某些话事人。

    “此事蹊跷非常,当与志才、元直等智谋之士从长计议。为今之计,要速速处理被绑的那些吴郡人。”郭嘉敛容说道。

    许褚说道:“奉孝觉得该如何处理为妥?”

    郭嘉回答道:“方才我让文谦仔细查看了那些人随身所带之物,确是吴郡各曹掾下的书佐、门吏,那为首之人,乃吴郡兵曹史。依我看,还是要把这些人尽快押送至吴郡吴县,一者摆明立场,二者探听虚实。”

    许褚纳其言,道:“论扬州士族之众,吴县当为魁首。奉孝,若要将此事处理得体,还得你或者志才亲自走一趟。”

    郭嘉笑道:“主公器重,嘉替志才谢过。可诸事待发之际,来往庐江、吴郡之间尚要许久,不如让其他人走一遭。”

    “文谦如何?”

    “乐文谦骁勇果敢,可惜寡言内秀,不善言语。”

    许褚听后想了想,一拍大腿道:“李文达可以!”

    李通同样是很有豪侠气的人,只不过,与乐进一比李通更加能言善辩,从鄢陵县初次见面再到前往庐江的路上,许褚是仔细观察过的。

    郭嘉于是点头道:“李通很合适,便让陈伯叙与他一起走一遭。”

    陈恭、李通同时投奔许褚,若只让李通去,难免陈恭就会有想法,况且多一个人总归多一成把握,许褚深以为然,当日停行后亲写一封书信,盖上新鲜出炉的‘昭武侯’大印,把李通、陈恭叫来帐中。

    李通与陈恭联袂而至,闻听是出使吴郡这样的差事,俱一脸跃跃欲试。试想二人投奔不久,许褚不用‘老人’、‘故吏’,如乐进、甘宁等人,同为郡县豪侠的李、陈二人自是高兴非常,这说明许褚对他们是有信心,是要大用的。

    他们想的没错,许褚当然要重用他们,但许褚也有无奈的地方。莫说寡言少语的乐进,甘宁话是多,但甘宁可是个‘胆大包天’的人,在蜀郡时,殴打羞辱对他不敬的郡、县官员时有发生,荆州刺史王睿就是因此不喜欢甘宁,纵然知道甘宁武功高强,善于领兵,也强自不用。如果说许褚让甘宁去干这件差事,就得日夜担心甘宁会不会把吴郡太守府的瓦给掀翻咯。

    李通、陈恭领命后,选上几个得力的精明手下,押着那些吴郡人星夜赶往吴郡去。

    却说李通、陈恭走在月色下,行至一片树林,星月之光斑斑点点落在二人身上,李通忽有感而发,对陈恭道:“伯叙,你我功业可期!”说完,从怀中摸出一葫芦酒,仰头痛饮几口,抛给陈恭。

    陈恭是内敛之人,平时不太爱多说话,但在相识已久的李通面前,他也放开了话匣。接过酒葫芦,陈恭喝都没喝就抛还给李通,说道:“文达,与君侯认识已有月余,你觉得君侯此人如何?”

    李通瞥了一眼陈恭,呵出一口酒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