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偏远之地有猛将,董卓帐下贾文和(第2/2页)虎痴
国相,还是州牧、刺史,都必须把士族豪右放在前面,把黔首百姓放在后面。所以到了庐江郡以后,许褚大大小小的举措,除了必须要面对的州府征粮、周昕暗算,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州中、郡中的士族豪右上。
现在之所以没有急着去跟陈温、陆康等人密集接触,不是许褚没有想到,而是如郭嘉、戏忠说的,时机还没成熟。
这个时机就是诸侯讨董。可是等了又等,眼看十二月就快过去了,还是没有等到袁绍那边有准信。今天谢贞刚走不久,又是有消息传到舒县,可这个消息仍不是袁绍那边确定好了起兵的时间,而是冀州那边荀彧寄过来的。
荀彧是到魏郡的时候写的信,从信中可知,当初袁绍挂印北遁来到冀州的时候,董卓还在派人追捕袁绍,并未表其为渤海太守,所以袁绍一开始是冲着冀州膏腴富饶,想靠着自己的名望、势力把富饶的冀州握在手里以对抗董卓。不料董卓后来不仅赦免了袁绍的罪,还表其为渤海太守,表袁氏门生韩馥为冀州牧。袁绍知道后便在冀州治所高邑县等待韩馥,以为韩馥因为是他们家的门生就会对他俯首帖耳,没曾想韩馥到高邑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袁绍幽禁起来。
信读到这里,许褚不免额头出现几丝汗水,袁绍不是已经到渤海郡了么?还通过鲍信给他通过气,要他整顿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再往下读,才知韩馥最终在袁绍的心腹谋士南阳名士许攸、逢纪的劝说下让袁绍去渤海郡上任。其时荀彧、荀谌刚到魏郡,韩馥放走袁绍后觉得后悔,为了削弱袁绍的力量,一面派人征辟荀彧、荀谌、辛评、郭图等心向袁绍的名士,一面又派从事去渤海郡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最终的结果是,荀谌、辛评、郭图三个人不得已答应了韩馥,只有荀彧因为带着一些族人走得慢,反而躲过一劫。
荀彧信中说道:“我曾听闻董卓帐下有一人,姓贾名诩字文和,乃智谋之士,凉州名士阎忠赞其有‘良、平之奇’,观董卓表韩馥为冀州牧之举颇为玄妙,或是出自此人之手笔。”
把贾诩堪堪比作前汉名臣张良、陈平,许褚觉得并不过分,荀彧的信中似对贾诩也十分重视。再反过来看董卓入京之后的一系列动作,不论是收归丁原兵马的雷霆手段,还是向士人示好的有意逢迎,包括许多许褚不曾知道的、渐渐在洛阳站稳脚跟的举措,确实都是妙着。许褚扪心自问,他要是董卓,未必能做到这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