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酸枣联军将散,许曹各去募兵(第2/3页)虎痴
声名为之一盛,隐隐成了这一路当之无愧的首脑。往小了说,单救下孙坚一事,就很好的卖了个人情,以孙坚天性,他不会忘了今日许褚的相救之恩。
又一次返回梁县之后,许褚着手整顿兵马,可惜的是,梁县虽大,经历了数次战事后,县中的百姓逃亡的逃亡,应征的应征,眼下已没有兵源可募。念及此处,许褚不由心生退回颍川的想法。
招众人商议,大家的意见近乎相同,也都是想着回颍川重整旗鼓。
回颍川有好有坏,坏的一面,将梁县让给孙坚后,再行讨董,孙坚就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但考虑到孙坚部折损严重,倒也还好;好的一面,颍川的士族目前来说还是很支持许褚、曹操讨董的,颍川比邻司隶,是讨董前线,孔伷不能守,士族们为身家性命故,也只能将希望投在许褚、曹操身上,这样一来,许褚跟曹操就能快速地补充人力物资。
想通此节,许褚便找曹操商议。
曹操略一沉吟便同意了,他也想趁着难得的休战期,遣人去故乡沛国,甚至去扬州找陈温、周昕等人借兵。
听上去有些异想天开,可曹操认为从时间上来说非常充裕,他笃定这一次休战期将会非常之久,短则半月,长则数月。
似乎是为了印证曹操的猜想,退回颍川的路上,便传来了酸枣联军即将解散的消息。
对此众人也都见怪不怪了,酸枣诸公所作所为,早就预示了酸枣联军不过是场乱哄哄的闹剧,屯兵月余,除了鲍信、张邈,可还有人出过一兵一卒?连营数里的十几万大军,空吃了月余时间的粮食,待冀州牧韩馥不愿继续出粮的时候,于是便作鸟兽散。
这日到达颍川境内的养阴里暂歇,许褚来到曹操帐中,见曹操好整以暇地翻览着竹简,便笑着问道:“酸枣诸公已有退意,兄为何还如此气定神闲?”
曹操眼皮都没抬一下,淡淡道:“他们走了,我等反而更安全。”
酸枣联军一散,董卓的整盘棋就活了。原本来说,鲁阳、颍川、酸枣、河内对洛阳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态势,董卓不得不四处派遣重兵防范,哪怕是在河内、荥阳曾打败联军,仍旧不敢将两个地方的兵力全部调出来。牛辅本来是抵挡河内方面的主将,徐荣本来是抵挡酸枣方面的主将,这两人现在都不在自己‘应该’在的地方,说实话,即使身边有贾诩、李儒等谋士出谋划策,董卓依然有些心虚。不过换句话说,洛阳城中仍有董旻带着数万人马屯驻,董卓自己也还在,随时可以支援各方,这才让贾诩能从容布局。
如今酸枣的威胁即将不复存在,其中的内讧定也不止桥瑁与刘岱两个人,董卓方面得到消息之后,就不用在死死盯着虎牢关方向,完全能腾出精力来对付袁绍、袁术两人了——许褚、曹操再怎么折腾,对董卓而言,真正的威胁始终是袁家这两个战争发起者。
所以曹操才得出了‘酸枣一散,颍川更安全’的结论。
“兄接下来怎么打算?”
“愚兄准备派夏侯惇、夏侯渊去沛国,自己去扬州走一趟。”
许褚了然,便道:“见了方伯与周丹阳,还请替我问候几句。”
……
与曹操稍叙,许褚返回自家营帐。将曹操想去各地募兵的事与郭嘉等人说了,大多数人都觉得惊讶。
战事紧张至斯,曹操居然还有闲工夫去扬州?
郭嘉向众人解释道:“连日大战,曹将军部折损严重,他不比主公,在颍川尚有根基,只能去其他地方招募壮勇,以求来日击董的时候能另立功勋。”
李通奇怪道:“奉孝先生的意思是……,下次出兵或在旬月之后?”
郭嘉笑着点头,帐中的将校们,乐进的心思最为细腻,但论机变敏锐,反倒是年纪较轻的李通叫人眼前一亮。
许褚拍拍李通的肩膀,激赏道:“文达,上回战牛辅部,你与伯叙表现不错,江夏儿郎当如是!”
李通与陈恭来得较晚,一直以来也没有太多机会表现,距今为止,战牛辅部已是两人最出彩的时刻了。即便如此,与牛辅激战的时候乐进、典韦都排在了他们的前边,甚至半路跟着刘备来投的张飞都获得了比他们更好的机会。
对此,李通并非一丁点儿想法没有,相反,正因为想法多,李通反而沉住了气,静待良机。他与陈恭都是豪侠辈出身,可又跟典韦、乐进这样的人不同。典韦、乐进的名气,多半是靠义举打拼出来,自身在郡县扬名,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他跟陈恭则不然,不仅名闻江汝,而且拉起了一支属于他们自己的队伍。故而李通觉得许褚总会有重用他们的时候,现在兴许就是。
李通猜得没错,许褚在得知曹操要去沛国、扬州等地募兵时,就也想派人去各地募兵。曹操有家族、故交的支持,许褚亦有他的优势。
许褚的优势就在他手底下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且多是豪侠辈出身,这些个人回到各自的家乡,振臂一呼,多则数百上千,少则近百人的队伍还是拉得起的,况且这些个拉拢过来的人均是尚气轻生的轻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