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王佐之才,花落谁家(第2/3页)虎痴
中或遇流寇、强贼,我让这三个骑士护送一程,子鱼总不会拒绝吧?”
说实话,颍川现在是多事之秋,一个人行动,华歆心里亦有些打鼓,于是便接受了许褚的美意。
许褚犹嫌不足,马上又写了封信,交到华歆手里。
“我虽然跟袁公路不熟,袁公路也未必肯卖我面子,但有这封书信在手,子鱼如遇麻烦,可以随时叫人带话到我处。”
这般一套礼贤下士下来,华歆微微感动道:“早先听说何伯求称赞君侯‘别具一格’,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好,歆自不扭捏。”
接过许褚的信,与许褚、郭嘉道别。
目送其离开后,郭嘉道:“主公这一套越来越熟练了,很好,很好。”
许褚笑骂两句,两人返回车中,继续朝阳翟行去。
到了阳翟,回到军营,帐中唯有许褚与郭嘉、戏忠、徐庶四人。聊了下在荀家的所见所闻,戏忠听说荀绲的病情有所好转,也是替荀彧十分开心。
戏忠突然冒出一句,“主公,我想文若终究是会来的。”
“怎讲?”
戏忠老神在在,笑着说道:“主公当局者迷啊。”
对于荀彧来说,袁绍本是最完美的明主,可惜的是,袁绍不仅本人的能力与世间传闻的有所偏差,还在政治立场上与荀彧南辕北辙。袁绍之外,联军之中地位最高的是袁术,但以荀彧对二袁的了解,袁术这个人的胸襟气度比之袁绍差远了去,更非良主。至若刘岱、张邈、桥瑁等人,一则没有在讨董的时候出过力,二则荀彧也知道这些人明里暗里都在为自家打着算盘,眼界不高,见识不远,难以成事。
于是放眼天下,似乎只有曹操、许褚、孙坚三个坚定讨董的诸侯比较适合荀彧。
孙坚,因为他逼害了两个当世名士,应不在荀彧的考虑范围内,最后剩下的只有曹操跟许褚两人。
许褚听戏忠分析到此处,不由心中一突。
“曹将军……”
戏忠说道:“主公,曹、孙二将军的出身比之你来似更高贵些,然说到底,两人现在均与主公是一路人。”
“什么人?”
“军阀。”
许褚点点头。
戏忠缓缓说道:“以文若的智慧,他不会看不清天下的走向,讨董结束后,所谓世家,所谓大族,他们的影响力虽然犹在,可较之往常稍有不如。再者如今各路兵马并起,世家大族多投效至他们认为的明主身边,凝聚力又较之往常有不如。所以最终谁能帮助文若实现他的志向,想必他至少已清楚一件事:名望不重要,出身亦是其次,最要紧的,当是有无拥汉之意,以及会不会听从他的意见。”
人心难测,证明自己拥汉的最好方法就是北上击董,这本就在许褚计划之内,戏忠的最末一句,意思应该是荀彧大概也在考量,谁能给他更大的舞台施展。
这便跟三国历史上‘卧龙飞出茅庐’一样,诸葛亮为何要选择当时无有一席之地的刘备,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刘备身边无有份量足够重的士人。
这样来分析,荀彧剩下的选择还真只有许褚和曹操了。
曹操现在身边是没有名士辅佐的,而严格来说,许褚其实也没有。
最受许褚重用的三大谋主,徐庶、戏忠、郭嘉均出身寒门,其余的,辛毗出自阳翟辛氏,辛氏在阳翟算大族,然到了州郡里,根本无法与荀氏相提并论;姚昇出自吴郡,情况与辛毗类似;周异虽是庐江郡望,周氏亦算是世代冠盖之族,可周异本人却非是个出类拔萃的人,而且周异这一脉,在周瑜大放异彩之前,也非是周氏里头最出色的。
也就是说,不论荀彧选择了曹操还是许褚,他都会被奉为上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戏忠的话,让许褚宽心不少,再怎么说,荀彧曾与他有过交集,这次荀二龙病重,他又亲自带着樊阿去探望、医治,而曹操这会儿兴许刚到扬州。
转与众人谈论战事,梁县那边孙坚与董军的交火一直未停,眼下已在阳人,注城交手过好几次,各有胜败。
单就形势而论,如果洛阳与鲁阳方面都不增派援军的话,战事很可能就一直这么相持着。
郭嘉忖道:“董军此次出击,是想要震慑除二袁外的其他诸侯,令他们知难而退。现在梁县的战事焦灼难分,各处当有所反应才是。”
徐庶接过话头,点头说道:“鲁阳那边有了消息。袁公路已命麾下将校接管了南阳郡各县的防务,如今整个南阳已握在其手。”
许褚虽对此早有预料,闻言亦是面色凝重起来。南阳是帝乡,荆州各郡里南阳人口最多,最为富饶,袁术这是夺了个好地方。
徐庶接着说道:“主公,鲍济北到了阳翟。”
“允诚来了!?”
许褚又惊又喜,鲍信素跟他和曹操两人亲善,他一来,无疑让他和曹操的底气大增。
许褚问道:“鲍济北带了多少人过来。”
徐庶说,鲍信因为在荥阳被徐荣打得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