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张邈‘反复无常’,曹操携众而归(第2/3页)虎痴
写的,捎回来的信自也是给鲍信的。鲍信接到信后匆匆一览,便动身来找许褚。
许褚正在帐中与谋士们商议关于军中配备医疗队的事,一听军士报说鲍信来到,马上暂停了议事,将鲍信请到帐内。
鲍信语气玩味地说道:“孟卓他说......,他说此事是赵宠所为,他先前并不知晓。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孟卓又说陈义等人聚众闹事属实,是以为了圉县的衣冠、百姓,他不能徇私枉法,私命将人放了。”
“......”
若许褚跟赵宠不认识,兴许还就信了张邈的鬼话。可之前去洛阳时路过圉县,曾与赵宠见过,知道此君为人方正有节,沉稳干练,怎会不经过张邈的同意就擅自拿了其他诸侯的人下狱。
许褚道:“允诚,张孟卓究竟要如何才肯将人放了,还是说,他是要我自己带兵去取?”
鲍信失笑道:“仲康说笑了。我观孟卓此举,当还是如你所言,是为了圉县......酸枣诸公无意讨董,当日我溃败而归,诸公仍在置酒高会,可知在他们的心里,早就在想之后如何扩张自己的势力了。既如此,圉县乃陈留南面门户,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我看仲康不如让令岳自辞县令一职,陈君也就得以安然而归了。”
许褚颇有些无奈,假如现在讨董一事有了结果,他处理这件事就游刃有余的多。因为到那时候,形势更加明朗,曹操当会留在颍川行太守之职,孔伷将会东归州府,袁术与刘表之间如无意外,亦将大打出手。那么张邈或因为曹操在颍川的缘故,不会太在意张奉待在圉县,可终是事无定局,张邈的选择也没什么好置喙的,只是他的做法,让人感到非常不爽罢了。
张邈这么做,摆明了是看不起、不信任许褚,试问若是曹操、袁绍或者鲍信的人在圉县,他还会这么做么?显然不会。
讨董还未结束,许褚纵对张邈有怨言,也只能暂时忍让一二,借坡下驴,依着鲍信的建议做了。然经此一事,许褚也明白酸枣诸公间的关系,怕是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张邈急于为日后可能出现的变故做准备,定是他确信一旦联军星散,诸侯之间的互相攻伐是免不了的。
如鲍信所料,当张奉自请辞去圉县令一职后,陈义与众轻侠就被放了出来。所有在圉县的许褚阵营的人,全部南下回到鄢陵县。
这段时间里,梁县、河内两处主战场也有了结果。
梁县处,凭借孙坚的英勇表现,袁术的不断加派援军、粮草,还有许褚一方表现出来随时支援的态势,终将董军的攻势给抵挡住,孙坚因此声名为之大噪,此前数次败于董军的不利影响随之消散。
值得一说的是,河内方面,袁绍竟是打了个胜仗。
袁绍的这个胜仗,一方面是靠着颜良、文丑等将的勇猛作战,以及许攸等谋士的精心谋划,另一方面,则是恰好碰上了白波军的又一次作乱。
白波军是黄巾兵中的一支,活跃在西河白波谷一带,故称‘白波军’。首领郭太,主要将领有杨奉、韩暹、李乐、胡才等,众逾十万,去年十月攻入太原,董卓当时派牛辅前往镇压,最终没能将白波军给压制住,就因关东联军并起而返回洛阳了。而这一次,许褚得到的消息是,郭太听说董卓在河内跟袁绍大战,就联合内迁至汉地的南匈奴部落首领于夫罗,兵势浩大,甚至隐隐威胁到了董卓去往关西的道路,故而董卓急令在河内与袁绍作战的军队回撤,被袁绍伺机追击,得所斩获。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董卓在大好局面之下,本以为能‘气吞万里如虎’,将‘首恶’的袁绍、袁术痛击,使关东联军无有攻洛的机会,却被十万白波军逼得不得已改变作战方案,将重心放到后路上。
许褚不禁想道,董卓挟天子,执掌朝政,固是有利好的一面,然在白波军南下时,他又是被朝堂所拖累,不得不分兵应对黄巾,专攻为守。诚然他身边有贾诩、李儒等智谋之士,亦是无法预料此节。
因是之故,攻击梁县的董军也只好撤回关内,相比联军讨董最开始的时候,局面上董军少了酸枣一方的威胁,却又多了白波军的后顾之忧,基本恢复如初。
休战期间,许褚、曹操的大肆招兵买马有了效果。
扬州庐江郡,周异送来的消息,陈温、周昕皆是答应了曹操,出兵助其讨董。陈、周两人允许曹操在九江、丹阳募兵,并各自送了数千兵马给曹操。离开颍川郡一个月后,曹操在九江、丹阳两地募得兵卒五千,加上陈、周两人送的,约计一万,重返颍川。去沛国募兵的夏侯惇、曹洪两人亦有斩获,两人回到族中后,说服族中家长散尽家财,募得三千壮勇,如此,各方汇聚而来的士卒,加上留在阳翟的曹军士卒,就有了两万余之众。
期间接到曹操的来信,却是曹操听说圉县被张邈收回之后,感到了一丝担忧。之前曾交代过,圉县对于曹操来说亦是很有意义。沛国是曹操的老家,与颍川隔着陈国,因为陈王刘宠的缘故,非是可以轻易借道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