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节苏武归汉(第2/4页)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据也是在心中打着鼓的。

    自天汉以后,坐巫蛊而死的权贵越来越多。

    甚至就连战功卓著的老将军赵破奴,都因巫蛊而死。

    刘据实在是很担心,建章宫的事情被人利用,引发成为巫蛊大案,那样的话,就不知道又会有哪位无辜之人受到牵连了。

    以往张恒都能帮他解决问题,但是,今次的事情,似乎不挑明了的话,根本没办法说起。

    可要是挑明了,刘据又不愿意——一旦关系挑明,他跟张恒就做不成朋友。只能做君臣了。

    刘据不愿意失去好不容易才呼吸到的自由空气,更不愿意失去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

    因此。心中一直踌躇着。

    “呵呵……”张恒却是只笑了笑,就道:“王兄若是喜欢。等它长大了,与母马交配,生下马驹,我便送一头给王兄!至于它,真是没办法割爱!”

    这么多日子相处下来,张恒觉得,他跟小明之间的感情,已经近乎于亲人了。

    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小明送给任何人!

    于是。张恒立刻转移话题,问道:“王兄在长安城中,可曾听说过魏其侯复家之事?”

    “恩!”刘据微微一怔,随即点头。

    身为太子,刘据知道很多别人所部知道的隐秘,譬如说,刘彻这次之所以诏令魏其侯复家的真正原因,

    据刘据所知,让天子下定决心的是那位已经垂垂老矣的老宦官成曼。

    作为群宦之首。身为中车府令,成曼虽然已经久不问世事,但他对刘彻的影响却毋庸置疑的

    而在宦官中,只要能当上中车府令。就不需要再自称奴婢了,可以改口称臣,在秦代的时候。中车府令就是赵高,赵高最后能篡改始皇遗诏。靠的就是他的职务之便。

    更何况成曼从建元年间就伺候着天子了,陪伴着天子从风雨中走过来的老臣子了。即便是刘据见到成曼,也亦是毕恭毕敬,颇为尊重。

    “这个事情很复杂……”刘据叹了口气,道:“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

    刘据当然不会去非议自己的父亲了——尽管他知道,魏其侯窦婴确实很冤枉。

    但身为人子,就当为尊者讳。

    张恒看着刘据一副担忧的样子,忽然想起了民间一直传说的一些事情。

    太子据为人温恕宽厚,仁爱,而当今天子行法急躁,动辄杀人,治罪。

    因此,每当刘彻出巡天下,刘据监国之时,刘据就总会忍不住的给那些被刘彻定罪下狱逮捕的人平反,释放那些被牵连的无辜之人。

    “这样可不行!”张恒想道。

    刘彻就是个犟驴,不到黄河心不死,身为太子,刘据却公然与之唱反调,这可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我得想办法劝上一劝……”张恒想着,略略思考之后,便道:“王兄说不清楚就不说了罢……想来,陛下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等臣子谨封诏就是了!”

    “对了……”张恒装作一副忽然想起某些事情的样子问道:“王兄可见过太子殿下?”

    “恩?”刘据心里面一动,勉强镇静下来,道:“见过几回,但不是很熟……张先生说说看,在先生眼中,太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说完,刘据就颇为紧张的看着张恒,毕竟,刘据也是人,是人就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此人还与他关系不错,意气相投。

    “在下没见过太子殿下,不好评论!”张恒笑着道:“更何况就算是见过殿下,在下亦不能凭借一面之缘而妄加评议,连孔子,都有被眼睛欺骗过,所谓【失之子羽,以貌取人】,在下觉得,要评价一个人,还是该听其言,观其行……”

    刘据正有些失望的时候,就听到张恒话锋一转,说着:“不过……圣王制世御俗,我辈读书人,正该畅所欲言,直刺上过,所以我斗胆,说几句告诫太子殿下的话,希望王兄能够转达!”

    “请说,在下一定转达!”刘据点点头,此时,社会的风气就是如此,只要不侮辱君王,士子们有权利议论他们认为不对的政策和行为。

    就像在民间,对于告缗一直是非议不断,许多贤良方正,秀才干脆成天聚在一起讨伐这【害民之政】,民间群情汹涌,导致的结果就是告缗令在数年前终于废止。

    现在,大家伙就把火力集中向盐铁官营政策和车船税,商税身上洒了。

    汉室,不是后世的鞑清。

    所谓圣王制世御俗指的就是尧舜禹三位远古圣王在古籍中记载的一些政策,言行。在一些古籍之中,这三位远古圣王。都是广开言路,让百姓议论自己得失过错的英明君主。

    在事实上而言。实际上,尧舜禹也是公认的圣人。周公在《易》中多次提及的圣人,指的就是尧舜禹。

    因而,社会上无论哪一个派系,学派的士子都是认为,只要不诽谤君上,辱骂君王,那么议论国政,指责国政的不当之处,就是他们忠诚于汉室社稷的表现。

    这一点。历代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