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六节 江充之死(2)(第2/4页)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陵接着说道。然后他抱住刘彻的脖子,在他脸上啃了两口,撒娇道:“耶耶,弗陵学的好不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而避之!”刘彻在听到这句话时,脑海微微一些发蒙。

    “善!”刘彻点点头,接着他似乎觉得不够,补充了一句,道:“大善!”

    确实如此。

    倘若他的臣子都知道这句话,并且都能将这句话记在心中,那就好了。

    可惜,刘彻做天子至今已有五十二个春秋,但是,他这一生中真正见过的能舍弃一切。为社稷为国家为天下的大臣,不过两个半而已

    张汤或许算一个。

    汲黯勉强能算一个。

    剩下的半个是窦婴。

    连窦婴那样的真正君子。都有自己的私欲,错非是私欲作祟。他何至于落到那个下场?

    正因如此,刘彻才格外的知道这句话的珍贵。

    对于天子来说,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大臣和武将们,每一个人都将老刘家的江山社稷看得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

    但事实是,这几乎不可能。

    这句话在刘彻的脑海中辗转反复,不知为何,他竟忽然对江充生出了无比的厌恶之感。

    竟将下午的时候,心里面的那点对江充的信任和可能是被人诬陷的考虑,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朕待汝不薄。汝竟以巫蛊报朕……”刘彻眼中杀机闪现:“真是好胆子!”

    此时,他甚至有些按捺不住想要命人现在就去把江充抓起来,关进大牢审问!

    事实证明,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也没说错。

    史书中无数的例子都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

    譬如,当初卫灵公宠幸一个叫弥子瑕的男宠时,弥子瑕假传卫灵公的命令,赶着灵公的车马回去看望自己重病时的母亲时,卫灵公为其开脱说:弥子瑕是个孝顺的人啊。为了看望母亲,忘记了砍脚的罪。

    有次弥子瑕吃桃子,吃到一半,就给卫灵公吃。卫灵公就称赞,弥子瑕好啊,为了给寡人吃好东西。竟自己也不吃了……

    可等到弥子瑕年老色衰,卫灵公就开始算老账了。

    “你以前假传寡人的命令。擅自将寡人的车马赶回家,又把一个吃剩下的桃子给寡人。真是好大的胆子!”

    于是弥子瑕杯具了。

    同样的道理,对于皇帝来说,要他信任一个臣子,可能需要无数的时间。

    但他要讨厌一个人或者说想要一个人死,那可能不需要什么证据,仅仅只需一个心理因素又或者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此时的江充就运气非常不好的被刘彻当做了过去五十年,所受到的欺瞒与忽悠的怨气的发泄工具。

    刘彻是个头脑一发热,心血来潮,想做就做的天子。

    譬如当年马邑之谋,刘彻就是在非常冲动的情况下,匆忙实施的。

    结果匈奴单于没抓到,让人家跑掉了。

    若他当初冷静一点,布置妥当一点,匈奴单于根本就跑不了!

    这次也不例外,他放下刘弗陵,将之交给鄂邑照看,自己独步走回后殿,拿起一张帛书,就在上面写起来。

    “廷尉当严查逆贼!”短短七个字,杀机尽显,显然是不准备给江充留活路了。

    有这七个字,江充就算是最后查明没有巫蛊的罪行,也是必死无疑。

    不然,当年张汤也就不必自杀了。

    张汤自杀之前,跟他的老部下赵禹相见,赵禹说:“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夺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意思就是,您啊,得罪了那么多人,现在人人都说您有罪,天子也容不得您了,您何以如此不智,还想着跟人对质,那是没用的!

    张汤一想也对,就把心一横,写了一封绝笔书给刘彻:“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

    然后就果断自杀了。

    然后,才引发了刘彻勃然大怒,直接导致当时的丞相庄青翟自杀,陷害张汤的人一个都没跑掉。

    江充又如何有那个资格可与张汤相比?

    刘彻现在却是没想那么多,他心里头已经先入为主的认定一定有巫蛊了。

    那么,江充这个时候被人举报用巫蛊诅咒于他,那么刘彻当然就被惯性思维所束缚了,认定江充就算没有施行巫蛊,也跟此事脱不了干系。

    于是,拿起玉玺,在上面盖上天子印玺。

    “将此诏速速传给廷尉周!”刘彻拿着帛书,交给一个宦官,吩咐道。

    “诺!”宦官接过诏书,不敢拖延。急忙往廷尉府而去——天子在这个时候还下诏给廷尉,定是大事。谁敢拖延?

    -0-0-0-

    廷尉府,廷尉杜周在这个夜色已上的关头。得到了天子明诏。

    欣喜的手舞足蹈。

    虽然,这道诏书没有加盖尚书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