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节 请君入瓮(3)(第2/3页)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是出来巡查的……在花街柳巷也是巡查,在这里也巡查……”

    一念至此,这个官员就招呼着手下去给他找个席子来,自己则仗着官员的身份,抢占了一个最好的地段。

    -0-0-0-

    一个时辰之后。

    今天的故事讲完,那个方士轻飘飘的离去。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官员却还在故事里回味:“说的简直跟真的一样!”

    今天的故事,已经讲到了比干被纣王挖心,恰是人民群众最喜欢听的桥段之一。

    只是,只听到了中间这么一点,未免太不爽了。

    这个时候。他发现,许多似乎跟他一样。只在今天才听了一部分的人都在围着几个抄写的士子。

    他一拍大腿:“我怎么没有想到?”

    于是,也顾不得体面。自个亲自动手,也参与到了其中。

    那几个抄录了故事的士子,顿时急的大叫起来。

    这些文字,可是他们辛辛苦苦才抄录下来的,自己都还没看呢?怎么舍得借人?

    但是,那些已经对这个故事入迷的人,如何肯放过?

    最终,相互之间推推搡搡,不欢而散的情况也是有的。

    不过。这个官员却是运气不错,他找的那个士子还算好说话,他则仗着官方背景,挤掉了其他的竞争者,最终付出了一百钱的租金,从那个士子手中租到了那十几卷写着前面故事的竹简。

    就这样,这个最初只在民间才有影响的故事,慢慢的朝官场渗透。

    远处,张恒看到这一切。嘴角笑了起来。

    事实上,第一个用竹简开始抄录故事的士子,就是他自己……

    当然,这些都只是铺垫。为烘托气氛而进行的铺垫,关键就在于,刘弗陵跟刘彻的会面。

    张恒的眼睛。越过未央宫的宫墙,看向了那朱红墙壁之内的地方。

    -0-0-0-

    刘彻此时。正好行走在未央宫的宫殿走廊之中。

    冬天的尾巴,此时虽然依旧有些残留。

    但春日的阳光已经照耀在大地上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近了。

    “成素,张安世那边有什么消息了吗?”刘彻对身边新近刚刚升官,当上了黄门侍郎的成素问道。

    刘彻这个人,总是喜欢不按常理出牌。

    一如内朝的设置,在宫廷中,他也喜欢自己巧立些官名。

    本来,内廷宦官的首领应该是中车府令,即使中车府令出缺,那也应该是掖庭令。

    但是,在刘彻这里,一切都变了。

    中车府令他已经三十年没有任命过了。

    就像当初他废掉了太尉这个最高武将官职之后一般,他似乎不想再任命一个新的中车府令。

    谁叫这个可以掌管天子府藏的宦官官职的权力实在有点大呢?

    至于剩下来的掖庭令,他任命的都是些老实人。

    只要负责帮他看管好掖庭,维护好宫廷秩序就好了。

    手里头真正有权柄,能得他欢喜的,却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挂着黄门侍郎的名号。

    主要是,这个黄门侍郎,秩小权卑,易于掌控,一旦不喜欢,随时可以抛弃,而不像掖庭令,中车府令,是他的家臣,不好随意责罚和贬斥。

    但不管怎么说,从小黄门变成黄门侍郎,地位有质的变化。

    所以,此时的成素是非常开心的。

    听到刘彻的提问,他低下头,道:“禀陛下,奴婢昨日去问了,尚书令尚未调查清楚,只是似乎已经有些眉目了……”

    “至于具体的事情,奴婢不敢过问,惟陛下可知!”成素现在充分吸取了自己的前几任的教训,尽量不去沾染那些是非,也很聪明的在刘彻面前表白自己的心迹。

    他这样的表现,让刘彻很满意。

    刘彻点点头。

    事实上,他方才只是试探而已。

    张安世那里的调查进度,每隔三天,张安世就会亲自跟他汇报。

    只是刘彻性格多疑。

    在经过常融,苏文等的欺骗之后,他已不再愿意轻易的相信自己身边的宦官。

    当年,秦始皇的前车之鉴,刘彻可不想在他身上也来一遍。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有刘彻能相信的人。

    成素的回答,跟刘彻掌握的情况相差不大。

    这让刘彻对其稍稍有了些放心。

    “去钩戈宫!”走到一半的时候,刘彻忽然想起来了,今天恰好是幼子弗陵的假日。

    说起来,自从刘弗陵去了南陵上学之后,一个月中也就那么几天能在长安,其余时候都是跟着姐姐鄂邑住在南陵的庄子里的。

    不过,刘弗陵去上学的效果很好。

    上次,刘彻考校刘弗陵的功课时都吃了一惊。

    自己的小儿子,竟然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了……更能端端正正的纸上写出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