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时间长河(第1/3页)某科学与命运的上古信条
公元前200年10月,刘邦击韩王信,信败走匈奴。曼丘臣等扶赵利为赵王。合韩王信及匈奴兵反击汉军。汉军被围于平城七日。十二月,匈奴攻代。
公元前198年冬,汉使人至匈奴结和亲。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余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1世纪前期,拿撒勒的耶稣开始在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从事宗教活动及社会活动。
30年代,伯多禄在凯撒利亚认耶稣为基督,以及上帝之子。直到耶稣钉死十字架。三天后,据说伯多禄等耶稣的追随者们见证了耶稣的复活和升天,于是这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46年前后,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降汉,北匈奴西迁。
60年代,伯多禄赶往罗马帝国首都罗马传教,组织起第5座初代的罗马教会,后遭罗马皇帝「尼禄」处以十字架刑。相传伯多禄殉道前,要求行刑者将自己倒钉十字架,因为自己不配和耶稣基督同样钉死。是为圣伯多禄十字(圣彼得十字)。
70年代,耶路撒冷圣殿损毁,犹太人分散到世界各地,犹太教正宗破落;基督徒组成的五大初代教会成型。包括继承于伯多禄的罗马教会,是为西方教会;安德肋的希腊教会(君士坦丁堡)、雅各伯的犹太教会(耶路撒冷)、马尔古的埃及教会(亚历山大)、保禄的安条克教会,是为东方教会。
约91年4月26日,圣古肋满(克莱芒一世)继任,相传在101年11月23日(儒略历11月25日)殉道。古肋满在位期间通过《古肋满第一书信》处理了科斯林教会的纠纷。罗马主教逐渐扮演起各地教会的仲裁者。是为教宗制(教皇制)的萌芽。
2世纪,第5任主教圣厄法立德建立选举宗教领袖的枢机主教制。第9任圣厄启奴(伊琪)制订神职人员的品级与职权,以及给新生儿洗礼后自动获得“教父母”(代父母)身份的制度。(注释:即美国著名黑_帮小说,维托·考立昂‘教父’一词的来源)第12任圣所多禄(沙德)提出“非司祭主持的婚礼,为无效”的思想。第14任维克托一世确立拉丁语为罗马教会的官方语言。
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击北匈奴呼衍王,呼衍王不敌,率北匈奴继续向西撤退。
公元280年,君士坦丁出生于今塞尔维亚的尼什。
公元290年,匈人开始在阿兰国周围活动。
公元306年,君士坦提乌斯病逝,君士坦丁在军队拥立下继位为西部帝国的皇帝。但是,帝国的部分将领不服,于是内战爆发。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在米尔维亚桥战役中,据说在基督的佑护下击败了挑战者马克森提。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乌斯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
公元325年,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主持下,基督教会在安纳托利亚北部的「尼西亚城」召开了世界性的主教会议,会议约有300名主教参加,主要解决一些长期陷于纷争的神学和教会体制问题。君士坦丁本人对神学并无兴趣,他的目的是使基督教教义世俗化,并有助于巩固帝国统一。会上以主张“父先于子,子为被造而次于父”的阿里乌斯为一方(阿里乌斯教派,蛮族信仰该派系居多),又以坚持“父子同质,子为道成肉身”的亚大纳西为另一方(罗马正教派,顾名思义,罗马人信仰该派居多),双方展开了复杂的斗争。结果会议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影响和监督下,确认基督既是一个完全的神也是一个完全的人,他在时间伊始就存在,他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化为人形,降生于人世,以耶稣之名四处传教,最后被处死。全体主教签署通过《尼西亚信经》。但这项决议并没有获得完全的承认,君士坦丁流放了阿里乌斯和其他不肯签署《尼西亚信经》的主教。(注释:本次会议即第一次尼西亚大会。)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公元337年5月22日,君士坦丁临终前接受了洗礼,以基督徒的真面目升向了他梦想中的天国。
公元0年,匈人灭阿兰国。
公元374年,匈人攻入第聂伯河,与哥特人接战。
公元376年,匈人大败哥特人,后者逃入罗马帝国境内。
公元380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