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卷江山点评---五胡乱华的大环境(第2/7页)五胡明月

:西晋统治时期,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

    可见,当时的情况,胡人不仅和晋人杂居,甚至在人数上已经隐隐有超越,而胡人也绝对不止匈奴、鲜卑、羯、羌、氐这几个。

    鲜卑魏末年的史官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一书,这本书上记载的民族就超过了16个。

    而且根据我的了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许多晋人甚至是依附胡人生存的,也就是说有许多胡人是当地的大地主,当地的官吏都要看他们的眼色,譬如你在匈奴人的聚集地,你敢不遵守他们的礼仪吗?你敢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吗?所以历史上说是因为晋朝的官吏和地主们的排挤和压迫而导致的民怨,我觉得比较可笑,因为这个官吏和地主一定就是晋人吗?取了个汉姓就是晋人了?再者,或许有些以晋人人为主的地方是有,甚至很严重,但我相信不是普遍性的,因为如果真的是各地官吏们都无差别的搜刮民脂民膏,那局势会更乱更糟糕,因为是当时的环境,汉人和胡人的人数已经差不多了!

    而事实上,当时的西晋地方官是有很多好官的,譬如镇守西凉的张轨,梁州的张光等等相当受百姓爱戴的官吏,为什么选这两个人?因为他们所处的地方也是胡汉杂居严重的地方,为什么那里的人那么爱戴他们,尤其是张光死的时候,梁州百姓是痛哭流涕的,场面是相当感人的。当然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否定历史上对五胡造反是完全因为官逼民反的说法。

    而且,当时北方的大族基本都是和胡人通婚的,不然他们都无法在北方立足,典型的列子就是投靠慕容的两个大族,崔氏和裴氏,他们两族几乎和鲜卑族是世家通好。

    再者,大家想想,我们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用博大的情怀收纳了这些人,甚至用自己的土地养育了他们的后代子民,但实jì

    上他们对当时的晋人本来就充满了敌意,这不仅仅是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还有我上面讲到的各种历史原因,而仇恨这个东西只要有人故yì

    去挑拨,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响应。

    那么又是谁在有意识的挑拨离间和加深仇恨呢?胡人,尤其是一部分上层的匈奴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就是类似于现代的分裂分子,他们不断的挑起民族矛盾,甚至打出了以灭掉晋朝为主要目的的口号,甚至建立了政权,这得有多深厚的仇恨?!但实jì

    上他们从晋人身上得到的好处是最多的。

    而为什么其他胡人并没有马上旗帜鲜明的马上反晋呢?老实说他们过的不错,他们对晋人并没有太多的反感,甚至是仰慕汉文化的。

    当然,我不是说匈奴不仰慕汉文化,就像现在的新疆很美丽,西藏很和平,但还是有些分裂分子试图挑起民族仇恨破坏和谐,道理是一样的,他们不满足于现在的情况,他们的野心是更多更多的事物!这个我们现在不讨论。

    再者,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在匈奴自治区,或者别的民族自治区内,传统的游牧文化和游牧经济对土地的需求和新兴的农耕文化,农耕经济对土地的需求产生了在长时间内不可调和的严重冲突,然后加上本来就越演越烈的土地兼并和不断增加出来的人口对土地和资源的需求,造成了更加混乱和深层次的矛盾,这些都给予了当时各个自治区内分裂分子搞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基础,

    综上所述,当时的中原大地,可以说到处是胡人,晋人和胡人的通婚也已经很普遍,所以这也为以后的五胡乱华创造了最重yà

    的人口基础!

    二.气候原因—小冰河期影响

    中国历史上共历经了六个小冰期,在气候,物产,政治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其中,第二个小冰河期自西汉成帝建使四年(西元前29年)起,经东汉,三国,晋,南

    北朝至随文帝开皇二十年(西元1000年),是第二个小冰河期.

    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个西晋末,也正处在于这个小冰河期。

    证据是:晋的一百五十馀年中,也是旱霜连年,其中夏霜夏雪的年数竟达六次,春秋霜年数竟达十多次,冬季大雪奇寒的年数也有二十六次之多,而没有「冬无雪」和「夏燠」的记载,而从晋成帝咸康二年(西元336年)迄东晋亡(西元420年)的八十馀年间,也没有雨灾的纪录,而旱灾的次数却有三十多次

    可见,晋的这次小冰河期是第二次小冰河期中最严重的一次。

    我们来看一下其他记载史册的证据

    夏霜,夏雪以及连年冰冻的记载:晋书武帝本纪:「武帝秦始七年(西元271年)

    五月雪.」「武帝咸宁二年(西元277年)八月暴寒且冰,河间暴风雪,寒冰,五

    郡国陨雪伤榖.」「武帝太康八年(西元287年)夏四月陨霜,冬十二月大雪.」

    「武帝太康九年(西元288年)夏四月,陇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