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论道(第2/3页)五胡明月

 ,明月和另外一个自己都是一起亲身体会的,尤其是通过这次大劫,明月和另外一个自己竟然产生了灵魂融合的现象,虽然并不能彻底让另外一个自己消失,但另外一个自己的所有感受,知识,心态,性格都被新生的自己所继承,融合,所以即使是新生的明月对于自己身体的异样,也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谁不希望自己是个正常人呢?只是因为年幼,新生的明月还不知dà

    自己的身体异样会在将来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困扰……

    明月淡淡地说道:“和尚,我不恨给我下毒的人,也不怪你没办法医治,你信不信?”

    “不怪我是应该的,我本就不可能什么病都能治,不恨下毒的人,我无法理解,小小年纪已经看破世情了吗?等你长大了,要娶妻生子,你这个身体要是不调理好,是很难有子嗣的”。

    “我知dà

    ,但是我真的谁都不恨,能活下来,我已经很满足了”。

    佛图澄虽然是得道高僧,但毕竟他不可能记得自己的前世今生,而明月却还保留着前世的记忆,很多事明月可能比他看的还开……

    佛图澄诧异的看着明月,他看的出来,这个孩子并没有说慌,而是真的看的很淡……

    “和尚,你不用奇怪,世上的事很多没有常理,你说是不是”。

    佛图澄点了点头,心道:“中土人说达者为先,这和人的年纪大小没有关系,当年中土的孔子为了问道也求教于童子,世上的事本来就没有常理可言。

    看到佛图澄似乎同意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这个人确实很洒脱,从不去多想自己不能理解的事,可明月还是很好奇的想知dà

    ,在佛法里是怎么说人的前世今生的,所以明月斟酌的寻思了个问题,开口问道:“和尚,你说人都有生老病死,那么会不会真的有前世今生呢?”

    “放大了看,有!放小了看,没有!”

    “怎么说?”

    “佛说历经无数劫,那就是无数世,但我们并没有看到,但不能证明没有,所以我才说有,如果放小了,我只知dà

    自己此生要去追求什么,如果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不是说有地狱有极乐,有无数世吗?”

    “那要死了才知dà

    ,现在不知dà

    ”。

    明月倒是真的一时无语了,这个老和尚说的话,真的很有禅机。

    “那你说老天爷或者你的佛祖为什么要你我经lì

    那么多的劫难呢?世上有那么多人,为何偏偏是你我呢?”

    “有缘”。

    明月无奈的笑了笑,这是无法说的清楚的命题,而且明月也不喜欢玩什么机锋,不过在这么个地道里,如果不说说话,真的会闷死。明月只好在脑子里寻找许多关于佛教的东西,又想考考这个老和尚了,突然明月在记忆中搜索到了一首诗,便立即开口道:“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老和尚顿时大惊,这么精辟,简洁的思维,让他很震撼!可还没等他回味玩这首他后辈禅宗六祖慧能的诗,明月就继xù

    说道:“这是唯心的,唯物的是: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选自游戏轩辕剑里的诗)。

    老和尚睁大了眼睛看着我,喃喃道:“唯物,唯心???”

    “简单的说,有一处旗杆,突然刮起了风,旗帜飘扬,那么是风动了还是旗动了呢?”

    老和尚思考了很久,脱口而出:“是心动了!”

    明月很惊讶,这个六祖慧能著名的故事里的内容,老和尚竟然和慧能想的一模一样。看来现在流行的“格义”佛教真的对人的思想有非常大的影响。

    明月缓缓摇头道:“风的确动了,只是你看不见,旗帜也动了,只是你不愿意说是看不见的风吹动的”。

    老和尚显然陷入了思考,这些话明月说出来很平常,但是对他这样一个一生深谙佛法的人来说,这些话无异于为他打开了一扇从来没有去思考过的大门,如何能不陷入沉思,这个理论看似简单,却基本上要颠覆他所有知识的基础,这让他如何能接受?但他却无法反驳明月的逻辑,这让他无比痛苦。

    过了很久,老和尚才缓缓吐出一口气,慢慢说道:“风动了,旗动了,心也动了,所以世界万物才会因环境不同,显出千姿百态”。

    明月也很惊讶这个老和尚能如此变通,要知dà

    有些人如果一生抱持的理念被打破,要么变得痴痴呆呆,要么变得疯狂,甚至要去毁灭他无法推翻的理念,以达到自欺欺人的目的,但佛图澄没有,他不仅接受了,而且和自己的知识形成了融合,然后马上有了自己新的理解,不简单啊,要知dà

    这个思想出自唐代的六祖慧能大师,因为明月的介入,是否会带给佛教一点点的不同呢?明月不知dà

    ,这时的明月没想过那么多。

    明月学足了大人的样子,摇头晃脑道:“孺子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