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连克三昌,转进吉安(第1/2页)残明

    河边只剩下一只破草鞋,恭义营已经无影无踪,金声桓面对汩汩滔滔的修水河,忍不住破口大骂。

    “他娘的,流寇成了官军,官军成了流寇,这世道全变了!”

    他带领两万大军匆匆赶来,在武宁、建昌、星子、德安一线留下布下重兵,以防恭义营向江西腹地流窜,然后亲率一万大军直捣瑞昌,想把恭义营消灭在九江府坚城之下,最起码也要把他们赶回湖北,别在江西捣乱。

    但是恭义营攻破瑞昌之后,并没有攻打九江府,而是在城下精心设伏,打了一个干净利落的伏击战,然后转身就走……金声桓派出斥候四处搜寻,发xiàn

    他们并没有逃回湖北,而是又朝着武宁方向去了。

    自寻死路!

    金声桓立kè

    带着大军追了上去,准bèi

    把恭义营消灭在修水河边,不料汪克凡早有准bèi

    ,用事先藏好的船只竹筏搭了两座浮桥,从容渡过修水河,跳出了清军的包围圈。

    当清军追到修水河的时候,浮桥已经被明军破坏,无论绕路还是搭桥,最少都要耽搁两三天的时间,金声桓跟着恭义营兜了个大圈子,却连对方的影子都没看到。

    大明官军成了流寇,这让金声桓非常头疼。

    恭义营打了就走,专门寻找清军的薄弱环节下手,不和他的主力正面作战,典型的李闯流寇风格,他们既然渡过了修水河,明显是要窜入江西中部,又得大费力qì

    ,重新调兵围堵。

    金声桓手下虽有十几万大军,但主力正在攻打赣州,其余人马分守各个州府。具体到每个县城都没有多少兵力,恭义营老太太吃柿子专捡软的捏,简直是防不胜防。

    “金帅不必恼怒,我有一计,可除去这个心腹大患!”说话的是黄人龙,金声桓手下的头号谋士。

    “噢?先生有何妙计,快请讲!”金声桓对黄人龙非常尊重,以先生相称。(先生在明朝是个非常尊贵的称呼。)

    “呵呵,此计名为驱虎吞狼!”

    黄人龙得yì

    地一笑,捻着胡须说道:“据我所知。汪克凡之所以流窜江西,是因为得罪了何腾蛟,在湖广站不住脚,只要把他打发到袁州府(宜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汪克凡得罪了顶头上司何腾蛟。在湖广混不下去了,才跑到江西来捣乱。他进入江西之后。到处煽风点火。扶植亲信,还把樊文钦推到前台充当傀儡,以大明“镇武伯”的名义号召抗清,拉拢民心,明显是想自立门户,割据一方。

    也就是说。恭义营虽然还打着明军的旗号,其实却是抗令出走,是一支背叛大明的叛军!

    汪克凡虽然打了两个胜仗,但是孤军深入。没有后勤补给,早晚都是死路一条,只要派人和他谈判,中间大有商量的余地。

    何腾蛟最近派出两路人马,郝摇旗和张先壁,从湖南先后进入江西,占领了袁州府和吉安府的西部。汪克凡背叛出走,和何腾蛟的人马肯定势不两立,只要软硬兼施,把他哄到袁州府去,就能驱虎吞狼,让他们自相残杀!

    黄人龙分析得头头是道,金声桓却连连摇头。

    “不妥,万一汪克凡和郝摇旗、张先壁合兵,难以抵挡啊!”

    在他看来,黄人龙这个计划太过纸上谈兵,有很多想当然的成分,比如如何与汪克凡谈判,事后如何向满清交待,更重yà

    的是,万一汪克凡与郝张二将合兵去支援赣州,就是影响到整个江西战局。

    “请金帅三思!”

    黄人龙有些生气了:“汪克凡的兵马虽然不多,却流窜不定,难以一举剪除,若是耽搁了赣州战局,于金帅大为不利!”

    “这个,我再想想,再想想……”

    金声桓虽然不赞同黄人龙的方案,但也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汪克凡在江西的所作所为,的确有抢占地盘,割据一方的迹象,那么,他的下一步动向就有迹可循了!

    在地图上看来看去,他的目光停在了新昌县。

    新昌县(今江西宜丰),北面多山,南面多河,都可以作为屏障,向西随时可以退入湖广,向东可以威胁瑞州府、南昌府,易守难攻,进退自如……

    金声桓可以确定,汪克凡一定去了新昌县!

    他立kè

    吩咐手下,快马前往南昌府和瑞州府传令,抽调两千名绿营兵增援新昌县,据城坚守,等待他大军赶到。

    几名传令兵应声而去,每个人都带着两匹马,途中不断换乘以保证速度,按照金声桓的估计,只要南昌府和瑞州府及时出兵,就可以赶在恭义营前面到达新昌县。

    现在要做的,就是及时带着大军赶到新昌县,把恭义营彻底消灭!

    他传令各部搜集船只,摆渡搭桥渡过修水河,然后一路扑向新昌县,接连翻过几座大山,辛苦奔波了六七天,终于到达了新昌县境内……但是,斥候带回来的消息却让他勃然大怒,新昌县在两天前就失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