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淮阴战1(第2/3页)盛唐绿帽公
备战斗。”
当唐军的旗帜出现在淮阴城外的时候,城头上早就已经做好戒备的徐军兵士奋力大喊起来,一时间,原还算安静的城头上面,瞬间变得杂乱起来。
“好,好,好,终于来了,某等你们可是很久了,是生是死,就看天意了。”站在城头,须发已经花白的韦超,忍不住豪情万分的道。
相对城头徐军的激动,城外的唐军就显得有些平静了,三十万大军,有条不紊的在安营扎寨,而作为统帅的李孝逸和魏元忠却脱离了大队人马,带着亲兵到了距离淮阴城不远的地方进行探视。
“城头混乱,将士惊慌失措,许多准备公事都毫无用处,看来这徐敬业有些名不副实呀!”看着城头上面显得慌乱的徐军将士,李孝逸脸上带着笑意的道。
虽然在徐州的时候,魏元忠一番劝言让他明白了自身的处境,可那种天生的性,让他对于攻打扬州,还是有些忌惮,可这种忌惮他却无法对外人起,久而久之,心中就积聚了一些压抑之情,但是,当他看到淮阴城头这些徐军的慌乱之后,心中那种压抑却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却是极为极为自豪和骄傲的感觉,觉得自己先前有些多虑了,徐敬业恐怕不像自己想想的那么厉害。
听到李孝逸的这番话,魏元忠却满脸凝重的道“大总管错了,城头虽然混乱,可却并无大错,这证明那些城头的将士也只是一时的不适应而已,至于将士们的慌乱,虽然可以知道这些人肯定是没有上过战场的青壮,可他们是守城的一方,并不需要多少战斗经验,在加上这淮阴城虽然不大,可城墙高耸,城中敌军众多,想要顺利攻下它,可能要遭到一定损失呀!”
魏元忠的话,让李孝逸刚刚升起的好心情彻底消失,愣了一下后,李孝逸心中有些不悦,冷哼了一声道“哼,如果像是魏监军所言,我们三十万大军,连一座的淮阴城都拿不下的话,我们还怎么平定叛乱,要知道,徐敬业麾下还有十多万叛军,被徐敬业控制的城池还有数十座,真的如此的话,我们还不如趁早返回洛阳城,让太后娘娘退位的好。”
“大总管息怒,属下不是这个意思,属下的意思是············”
可惜,李孝逸此时对魏元忠是实在厌恶透顶,连一句话也懒得和他,挥挥手打断他话后,转身就返回了营地,一边走一边,“魏监军虽然熟读兵书,恐怕对于军事并不了解,明日总管就让你看看,某和三十万精锐将士是如何拿下这淮阴城的。”
看着李孝逸那远去的背影,魏元忠满脸无奈的摇摇头,重重的叹息了一声后,才向大营中走去。
··························
“嗡嗡嗡,呜呜呜”
一大清早,伴随着沉重的号角声,三十万唐军部集结了起来。
所谓人一过万,无边无涯,此时站在淮阴城头上面的徐军,看着城下就是这种场景,虽然唐军集合的地方,距离淮阴城还有三里之遥,可站在城头,他们还是能够看出来,在三里之外的地方,曾经所有的颜色部消失殆尽,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个整齐的方阵,因为距离的关系,这一个个方阵就像是一个个稻田一般,可惜,里面生长的不是粮食,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拿着刀枪剑戟的死神。
从原始人发现使用木棍或者石头开始进行狩猎和战斗的时候,武器就成了人们最有用的帮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社会的改变,武器的花样也来多,而大唐,无意是整个华夏历史上兵器最为多样化的一个朝代。
无论是另辟蹊径的唐刀,还是领兵器中最为强大的陌刀,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而在战争中,大唐的军队也是对各种兵种进行划分最为仔细的军队。
可能是因为身的强大以及豪富,大唐的士兵可谓是所有华夏历史中各个朝代最为富足的士兵了,每个士兵在上战场之时,都会拥有最少两套的盔甲,一件贴身的里甲,一件外面的盔甲,身上除了最基的长刀之外,还要有一柄弓弩,按照历史记载,唐朝大军弓弩的配置率达到了九成以上,这在后世也是让人不可想象的场景。
恐怕也只有如此的情况,才让大唐成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王朝,他的影响不仅是针对华夏,而是针对整个世界的。
“哈哈哈哈,怎么样,魏监军觉得如何,某拥有如此强大的战力,区区一座的淮阴城,还不是手到擒来,你就看某如何攻破城池吧!”
唐军那威严,壮丽的盛况,给与了李孝逸无比的信心。
对于李孝逸的炫耀,魏元忠没有话,只是从他那依然带着一丝忧愁的表情就能够看出来,他对于这仓促的一站,依然不看好。
可惜,李孝逸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现在迫切的需要一整胜利来给与他无比的自信心。
“攻城”
“咚咚咚·········”
一声令下,战鼓惊天,一排排军阵顺着战鼓的轰鸣,向淮阴城攻去。
“攻攻攻”
唐军虽然在历史上名气极大,而这些名气极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