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颍川书院(第2/2页)三国之魏武元勋

吾此时满心欢喜,汝可知为何?”

    高夜不由得一愣,这是个什么鬼?怎么一开口不问我是谁,反而问我他现在为什么快乐?老子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你为什么快乐!现在就连在堂下读书的人都不读书了,一起齐刷刷的看着高夜,都想看看高夜会怎么回答。

    不过高夜眼珠子一转,便计上心来,随即笑道:“孟子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先生既是君子,其乐比不外乎此三者矣。故我猜,先生此时之乐,是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矣。”

    就连荀爽在后面也不禁点头,自己这个三哥,直把高夜当成了来求学的学生,一张口就是考校学问,不过这高夜也算是有急智,一瞬间就想到用孟子的话来回答,也算是博学多才。听他师从纵横家,没想到对这儒家典籍也如此熟稔,真不知道这个人,究竟博学到了何种程度。荀彧他们几个子抄回来的书,就算是自己活了五十多年,都没见过,可是这些书的内容质量都很高,就连自己看完都能有所得,如此可见一般。

    不过荀彧,高夜可能还藏了私,而且书实在太多了,自己等人倒也没有一一观看,想来还有许多讲述其他各个方面学问的书籍,他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这也是荀爽今天把高夜拉到这里来的原因,因为他很想让高夜和司马徽一样,在这座书院里讲学,而且一定不能将儒家的这些东西,多讲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才好,就算是单纯的讲讲如何管理一座城池也是好的,毕竟一年刚过,整个颍川郡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这一点就连荀爽都是从心底里敬佩的。

    荀靖听完,不由得笑了起来:“得英才而育之,诚然为天下乐事,不过,汝自觉自己便是这个天下英才么?”

    “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下不过愚鲁之辈,当不得天下英才之名。”高夜又笑道。

    这一次高夜则是引用了老子的名言,这句话一出,就连荀靖也频频点头,看来这个人不光对儒家典籍颇为熟悉,对道家的书籍也有涉猎嘛。而且这两句问答看似随意,可就算是在座的这些学生,只怕也没有几个人能答得比他好。最重要的是他很谦虚,而且对自己执礼甚严,不由得心中欢喜。这样的人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天下之英才,但一个英才的名头总是跑不了的。

    荀爽在一边笑道:“三哥,你就不要再考校他了,我给你介绍,这一位,便是五原高夜,现今的颍川太守。”

    荀靖听罢不由的一惊,才知道自己闹了个大笑话,高夜的名字自己也是听过了无数遍,尤其这一年里,更是如雷贯耳。一个在颍川毫无根基的人,凭借一己之力,在短短一年里就站稳了跟脚,这事实非常人所及。自己还道他是来这里求学的世家公子,以他现在的事,还来求什么学啊?讲学都可以了。

    这个想法一出现,荀靖便看向荀爽,荀爽看自己的哥哥明白了自己把高夜拉来的用以,更是点了点头,对荀靖道:“明曦有大才,家中更是藏书无数,前几日休若给你送来基新书,便是从明曦那抄来的。”

    “原来如此,老夫方才翻看这《理想国》,其中虽然有些东西令老夫捧腹,可却同样有很多内容给老夫启发,这书不知明曦是从何得来?”

    “这书乃是先师从极西之地所得,据这书,是那极西之地七百年前的一位大学者所著,描绘了他自己心目中的国家的样子。在夜看来,这书里所描绘的景象,绝不适用与我大汉,不过有些思想还是有一点借鉴意义的。”

    荀靖更是频频点头,过夜的没错,这书里描绘的世界,和我大汉相距甚远,不过极西之地能出一个这样的高人,想来也是殊为不易,有点瑕疵也是在所难免。只是荀爽希望高夜能来这里执教,自己还是要先试试他的深浅才好,不然让一个和学生一般年级的人来教授他们,要是没有能镇得住他们的学识,只怕要在这里把脸面都丢尽了。若真的如此,这对我们荀家,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