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措手不及(第1/2页)三国之魏武元勋

    起来攘外必先安内这样的思想,虽然从春秋时期就就已经崭露了头角。rg想当初齐桓公面对外部戎狄侵扰,内部王室衰微、诸侯相争的局面,就提出“尊王攘夷”的战略部署。“尊王”,便是要安定内部,只有安定了内部,才能够有机会和实力去“攘夷”。

    不过真正明确提出“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的,却是宋朝的宰相赵普。当时赵匡胤刚刚经历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有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威胁新生的大宋。南有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时时威胁。内部由于他自己得位不正,人心不固,可谓是内外交困。也正是这个时候,赵普在其上书中提出了先南后北,先统一汉族,再和契丹争锋的策略。更是道:“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攘外必先安内的信条,也正是从此得意确立于文字之上。

    当然,这个信条最让后世人所熟知的使用者,应当便是民国时期的蒋介石了。从199年对付割据军阀开始,蒋介石便一直用“攘外安内”来向民众描绘自己的政治举措。在191年,蒋介石更是发表《告国同胞—致安内攘外书》称:“攘外必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蠢。”只不过这个时候安内的主要目标已经成为了发展壮大的**而已。

    就是因为蒋介石的这一信条,几百万**放着侵略到东三省的日人不打,反而集中火力,妄图消灭红色政权,这才最终使得中国百姓对蒋介石彻底失望,东北军的张学良这才不顾和蒋介石八拜之交的情谊,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一致对外。

    是啊,关于攘外必先安内的例子有那么多,仰望星空的高夜此时满脑子回想的都是自己了熟于心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证明,想要达成攘外的目标,那么安内必是重中之重。

    曹操今日对自己所言,当真让自己感觉有些不知所措。郭嘉手下的谍报司来报,是东郡的陈宫意图不轨,恐怕有叛变的可能的时候,实话,高夜确实感觉到了惊讶。没错,历史上的陈宫确实反了曹操,转而支持了吕布。一场筹谋使得整个兖州陷落,曹操手里不过只剩下了东阿、范县、甄城三地还在曹操的手里。这一计差让心灰意冷的曹操,听从袁绍的劝告,把家眷送往邺城。好在有程昱的提醒,才让曹操重新打起精神,和吕布争夺兖州。不过也正是这样一场反叛,几乎要了曹操的老命。

    可是在高夜看来,要反叛,总要有个理由才是。如今曹操兵马未动,一没有嗜杀之名,二没有对边让这样的名士下手。虽然唯才是举让兖州世家颇为不悦,可这是一种利益交换,世家虽然失去了一些既有的利益,可是也从曹操那里获得了去颍川书院上学,以及新粮食、新式农具等方面的收获,在高夜看来,这完不能成为陈宫叛变的理由。那么陈宫究竟为什么要叛离曹操呢?

    高夜苦思冥想的事情,也是张邈此时苦思冥想的事情。陈宫就坐在自己面前,正在游自己,放弃曹操,迎接吕布。

    “公台,当初迎曹操入主兖州之时,你也是出了大力气。如今你又为何要弃了曹操,迎那吕布入主兖州?唉,实话,我实在是想不通。”

    “孟,我来问你,你觉得我兖州世家如今的处境如何?”

    “兖州尽在我等之手,虽孟德前不久提出什么‘唯才是举’,搞得我们失掉了不少的利益。可即便如此,兖州依旧是我兖州人的兖州,孟德若是没有我们支持,一样难以坐稳。公台又何必发问。”

    “我看不然!那曹孟德如今心腹之人,不是颍川高夜一脉,就是他自己的家兄弟。至于其他人,诸如荀彧、满宠、李典、乐进,也都不是我兖州世家的子弟。如此明了什么?明了曹操对我兖州世家根就不重视,不但不重视,甚至还有着提防!如今我等还能掌控兖州,那是因为曹孟德想要治理兖州,那就离不开我等的帮助。”

    “此时他离不开,将来更离不开,公台又何必忧心?”

    “孟!你也不想想,曹操如今在做什么!先不唯才是举之事,你看看如今我兖州八郡,虽政事几乎都在我兖州世家之掌握之下,可是军事呢?只剩下你这陈留郡和我那东郡,兵马还掌握在我等手里。没了军权,我等就如同无根之萍,一旦曹孟德猝然发难,我等又如何能挡?”

    “公台你会不会想多了?孟德如今要征伐徐州,自然要尽出兖州兵马,他让手下大将去准备,也是应有之义啊。”

    “哼,应有之义?分明就是强词夺理罢了。孟我再问你,你陈留的粮草,是不是被征用了?”

    “自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至理,这又有什么问题?”

    “去年兖州各地丰收,难道仅凭济阴、山阳等地的粮草,还不足以支持他东征徐州么?为何要从东郡、陈留二地征集粮草,这就是在防备着我等兖州世家。没了军权,没了粮草,自然难以搞出什么乱子来,影响他东征徐州的大事。况且他曹孟德又让满宠监察兖州官员,一时间多少人被他打入监牢之中,若曹孟德没有对我等动手之意,我才不信!”

    “这……这……公台你让我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