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宴 十(第2/3页)阳光下的德意志

  面对乔伊咬死5芬尼不松口,施托施先生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来谈,就是要求乔伊给他饮料的底价,而最终的售价由施托施先生自己决定。

    对于这点,乔伊干脆利落的不同意,“开玩笑么,零售定价权不在自己手里,我的饮料帝国的设想不是等同于零?!”

    干脆利落的拒绝后,乔伊明白,这是施托施先生是对自身预期的收益太低不满的表现,认为自己作为代理商,每瓶的收益仅0.5芬尼,这实在太少了。明明是一款可以赚大钱的饮料,却人为的压缩利润空间,这种让利行为让施托施先生极其的不爽。

    对于施托施先生的不满,乔伊只能是先给施托施先生划大饼,呃,应该是用远大的前景来安抚施托施先生,因为少赚钱而受伤的心灵。

    乔伊从“苏族”马戏团每天的人流量入手开始分析,从施托施先生提供的数据来看,淡旺季平均下来,施托施先生马戏团每日的人流量将近1万人,5芬尼的售价对于人均15马克的马戏团消费来说,简直就是可以忽略的支出,再基于欧洲民众对古柯叶饮料的喜爱,乔伊最最保守的估计每天5000瓶的销量打底。

    如果按照这个日销量计算下来,施托施先生最终发现,自己其中一只马戏团的仅仅凭借饮料收入,保守估计每年就能额外多进账20万金马克,而自己在欧洲巡游的马戏团足足有五只之多。

    即使看到每年有100万金马克的朝自己着手,施托施先生仍然忍不住抱怨道,“乔乔,如果你再提高一倍的售价,我每年至少进账200万金马克,如果提高十倍....”

    “人人都是逐利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这里面有个边界成本的问题。”说完,乔伊又拿出了一份柏林大学数学系的报告。

    “亨利叔叔,按照这份报告的研究,在非生活必需品上,人们的购买力与产品的价格成反比,简单的说,这么好喝的饮料卖的如此便宜,从心理学上贪便宜的心理来分析,喝过这款饮料的人绝不会仅仅是只喝一瓶的量,喝2-3瓶220ml的饮料,甚至更多,这绝对将是一件正常的事。”

    “这款饮料靠的是销量和规模赚钱,绝不是仅仅依靠每件商品的单价赚钱,我定下5芬尼的价格,表面上看来,是给所有喜欢这款饮料的人让利,实际上是为大规模的销售做准备。”

    “这款饮料好喝,价格又低,喝到就是占到便宜,喝的多便宜就占得越多。”乔伊微笑的补充道,“这就是我扩大影响的广告策略。喝到就是赚到!”

    听了乔伊在销量上画的大饼,施托施先生决定暂时无视乔伊饮料售价太低的问题。

    除了在销量上为施托施先生描绘了远大前景,乔伊同样描绘了另外两个方案,就是在220ml的基础上,还将推出500ml版本,1.25L版本,和终极版的2.5L。

    作为垄断欧洲马戏娱乐界的大佬,施托施先生立刻明白了这其中的赚钱门路,一如自己马戏团所推出的月票、季票、年票、套票的把戏,在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出售更多的饮料,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于乔伊这个套路,施托施先生点头称是。

    另外一个方案就是押金政策,因为乔伊推出的是玻璃瓶的可口可乐,出于成本考虑必须要回收玻璃瓶,对于这部分的回收利润,乔伊决定分享给渠道经销商们。

    简单的来说,渠道经销商为了保证玻璃瓶的回收率,将会向零售商收取玻璃瓶保证押金,比如每个瓶子2芬尼,当零售商们将玻璃瓶如数返还给渠道经销商的时候,这笔押金将退还给零售商们。

    “乔乔,你这押金赚钱的方法是?”施托施先生对于乔伊的这个政策还有些懵懂。

    “亨利叔叔,收取押金与返还押金之间是有时间差的,这段时间差内,这笔押金实际上是归你管理的,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实际上是零售商借钱给我花?!”

    “没错,亨利叔叔,如果你手下的零售商越多,销量越大,实际上你可以占用的零售商资金也就越多。”乔伊微笑的提醒道。

    “啊......”施托施先生再次醒悟过来,“所以,乔乔,只有低价扩大销量,铺的越大,对我们越有利!”

    “没错,千万别小瞧这种快速消费品的让利行为,让一时的利,实际是赚一世的钱。”

    让施托施先生的渠道经销商获利,同样的也是让乔伊在赚钱,有了巨大动力的渠道经销商们必然玩命的去寻找零售商,这就意味乔伊可以砍掉自己公司的销售部门,节省一大笔运营成本。

    其次,在广告方面,乔伊只要在公司里建立一直精悍的市场广告策划部门,仅仅思考广告创意即可,剩下的广告投放的费用,必定是每个渠道经销商抢着买单,广告投放的越多越好,就意味着终端零售商越多。

    最后,乔伊只需要保留生产部门,全力保证生产、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公司的运营成本压缩到最低,保证自己的利润空间。

    有个好喝低价的饮料让普通人觉得赚到,凭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