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折耳根(第2/2页)重生有田

的响声从来时的小路上传来,不一会,三个身影出现在小路的尽头。

    越来越近,人也看清楚了。

    “二婆婆,你们也来看牛(放牛的意思)呀。”来的是小溪陈家幺爷家的两个孙子,说话的正是六岁的大孙子陈玉宏,还有个小的,四岁的陈玉伟。

    “嗯,你们两个也来了,早上咋不跟我们一路呢?”婆婆看着还没牛高的两个孩子,有些心疼地问。

    小哥俩的父母在外打工,把他俩交给爷爷奶奶在带,幺爷和幺婆天天在地里头忙活,这看牛的活儿就交给两兄弟了。

    “我们早上走的有点迟。”陈玉宏解释道。

    “二婆婆,你们来了好久(多长时间)了?”

    “嘿,来了好大一会儿了,等牛再吃一会儿,我们就回去了。”

    “哦……”

    看牛是个很闷的活儿,有草吃它也跑不了。大家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会儿话后,陈玉伟建议道:

    “我们大家来捉迷藏吧?”

    小溪看看周围,有些纳闷地问:“到处都是树,咋玩呀?”

    “在树林里躲啊。”有人建议道。

    “可是很容易就看见了。”

    “爬树,我们爬到树上去。”

    “这个可以,我们试一下看看,能不能看见。”

    小溪看着前面正找树要爬上去试试的几人,弱弱地反驳道:“可是,我不会爬树呀。”

    “算了,那我们就不捉迷藏了,我们比赛爬树吧?”

    啊,我说的是我不会爬树啊,你还爬,什么脑回路。小溪的话没有打散几个孩子爬树的兴奋劲。

    “啊,姐姐快来,这个树你肯定能爬上去。”陈玉彬站在一颗柏树旁边,朝后面的姐姐喊道。

    结果,陈玉彬这一嗓子把几个孩子全喊来了,都想看看是怎样一棵树。

    这棵树,小溪确实能爬上去,因为从离地几厘米就开始开枝散叶了,踩着树枝就很容易就上去了,而且枝叶很是繁茂,整个人躲藏在里面,外面是看不见的。

    陈玉彬扒开树枝,探出个小脑袋,笑着招呼道:“姐姐,你快上来。”

    几个小孩子看到这棵树后,都争着要上去。

    “我要上去。”

    “不行,我上去。”

    “哎呀,你别挤嘛,等我先上去了再说。”

    “我要上去,我要上去。”

    ……

    结果,最后五个孩子全坐在这棵树上了,叽叽喳喳的很是热闹。

    小溪看着这群还在热闹讨论的孩子,又看了看身下被压弯了的树枝,不禁扶了扶额,唉……真是小孩子,啥事儿都喜欢凑个热闹。

    玩了会儿,婆婆就叫小溪们回去收拾东西,要回家了。

    因着陈玉宏俩兄弟出来的有点晚,就没跟小溪们回去。

    婆婆嘱咐道:“那你们个人要注意到点哈,早点回去。”

    “嗯,我们晓得。”

    放牛,一般是不走重路的,意思就是,回去的时候不走来时的那条路了。

    向下走,三人又发现了一块有折耳根的地方,是一个水坑,里面没有水,有块大石头,仨小孩又开始挖折耳根大业,婆婆就赶着牛慢慢走着。

    大概是因为这里被树木遮住,没有阳光,还有肥力不够,所以折耳根都瘦瘦的,很纤细。

    觉得差不多了,三人就出了水坑。

    然后走走停停、打打闹闹,不会儿就回到家了。婆婆把牛关回牛圈,姐弟俩也跟赵娟分手。

    回家后,婆婆开始煮饭,小溪跟陈玉彬就把折耳根倒出来,拿了个筲箕开始择。

    把根茎上的泥土和须去掉,然后折成一小节一小节的,择了一满瓷盆,清洗干净,然后把野蒜洗干净切段,倒进瓷盆里。

    加入适量的油盐酱醋和油泼辣子,用筷子搅拌均匀。

    因着野生的没有家养的嫩,更入味,所以把装着折耳根的瓷盆放进碗柜里,待晚上味儿就全腌进去了,下饭很是可口。

    小溪又把择剩下的老根收集起来,拿了锄头,在院子里的韭菜丛旁边挖了几个大坑,把老根埋进去。

    因为折耳根是分根繁殖,所以把不要的老根埋进土里,过不久又会生根发芽,就可以直接在菜园子里挖折耳根了,很是方便。因着院子里的土没有山上的土肥(因为山上的土是用树叶沤出来的,常年累计,很是肥厚),所以折耳根长得瘦瘦的,生的根儿也不长,产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