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出气筒】(第1/2页)民国之文豪崛起

    周赫煊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最后实在受不了那股药水味儿,吊着膀子提前出院了。

    孙永振还要疗养些时日,他的背部第四根肋骨粉严重骨折,必须整天趴在床上。那滋味才难受呢,连翻身都需要有人帮忙。

    周赫煊不是吝啬鬼,保镖用身体给他挡子弹,他自然也得表示表示。奖励了孙永振1大洋,又奖励他弟弟5大洋,顺带还把他们每个月的工资涨了1银元。

    “先生回来啦,”佣人刘吴氏惊喜地开门,很快拿出来一篮子鸡蛋,“听先生住院了,我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探望。这些都是自家母鸡下的蛋,正好给先生补补身子。”

    周赫煊问:“多少钱?”

    刘吴氏笑道:“又不是啥值钱东西,鸡蛋3分5厘一斤,这一篮子才7分钱。平时多亏先生照顾,权当是我的一点心意。”

    “刘婶有心了,”周赫煊点点头,“从下个月起,你的薪水涨角。”

    “这……这多不好意思。”刘吴氏欣喜道。

    孙永浩和孟冬搬着东西进屋,孟冬捧着从医院带回来的书问:“这几放在哪儿?”

    “书房在左起第二间房。”周赫煊。

    刘吴氏见孟冬模样俊俏,打听道:“先生,这位是夫人?”

    周赫煊介绍:“我朋友,孟冬,你喊她孟姐行。”

    “好的。”刘吴氏一脸“我啥都明白”的笑容。

    周赫煊对此头疼无比,孟冬非要跟到家里来,等他肩膀上的伤好了再回北平。

    有道是最难消受美人恩,孟冬如此热情温柔,让周赫煊的心都有些化了,暗暗生出那么一丝情意来。

    当天晚上。

    周赫煊抱着《儿童学实地研究》慢慢阅读,他前些在医院里太无聊,让孙永浩出去买了几学术著作。孙永浩大字不识几个,拿着钱乱买一气,甚至还买了两医书回来。

    这《儿童学实地研究》,是上个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作者为美国人蒲洛克。内容而言,应该叫《儿童教育心理学》更合适。

    周赫煊之所以读得下去,是因为这书的角度很有意思。一个美国人在中国搞实地研究,内容还是教育心理学,起来多少有些玄幻。

    “咚咚咚!”

    周赫煊听到敲门声,随口喊道:“请进!”

    孟冬端着夜宵进来:“周大哥,我给你熬了一碗莲子羹,趁热喝了吧。”

    “谢谢。”周赫煊心想,这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节奏?

    孟冬规规矩矩站在旁边,看着书架仅有的十多学术著作,心中不由生出一种对读书人的崇拜。她也曾读书识字,但除了戏文之外,顶多再看些唐诗宋词和通俗,学术专著是绝难读下去的。

    周赫煊喝着莲子羹:“明天我要到报社上班,你别跟去了,影响不好。”

    “我明白,”孟冬笑着,“天津有不少京剧票友,我可以找他们论艺唱戏,以前是这样过来的。”

    翌日。

    周赫煊吊着膀子来到报社,员工们纷纷过来问候。

    胡政之道:“怎么不在家多休息几天?”

    “无事可做,闷得慌,”周赫煊问,“对了,咱们的报纸销量咋样?”

    胡政之笑道:“已经稳定在8份以上了,年底应该能破万。等日销量突破两万份时,我觉得可以去上海开分馆,那边看报纸的人更多。”

    跟《申报》、《新闻报》动辄十多万份的销量相比,《大公报》还是显得太弱。人家在国多个城市有发行点,《大公报》的辐射面积却还只在直隶地区,只论影响广度远远不足。

    周赫煊:“现在很多报纸都有副刊,要不《大公报》也办一份?”

    胡政之道:“这我可没办法,如果决定办副刊,那得找个文学方面的专家来。”

    “副刊交给我吧。”周赫煊笑道。

    胡政之猛拍脑袋:“看我这记性,都忘了《射雕英雄传》是你写的。”

    事情这么定,《射雕英雄传》已经完结,如果把续集《神雕侠侣》发在新创办的副刊上,肯定能迅速打开销量。

    周赫煊立即动笔写副刊策划书,光副刊名字想了好半天,最后暂定为《大众》。

    从《大众》这个名字上来,知道它走的是通俗路线,不像《文艺》、《笔会》、《沧浪》等副刊,一听文绉绉的脱离群众。

    副刊暂定为4页,一共16个版面,内容有、戏曲、杂文、散文、青年、妇女、幽默笑话、生活常识等等,每周一、三、五发刊。只靠周赫煊肯定不行,还要专门招人。

    李寿民很合适,可以让他来做戏曲版的编辑。甚至可以找孟冬撰稿,写一些关于京剧的心得体会,以及梨园名家们的生活趣事。这相当于后世的娱乐版面了,戏曲在民国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大概相当于后世的流行歌曲。

    刚把副刊《大众》的策划书写完,文绣突然哭泣着冲进来,语无伦次地:“我不教书了,我好累,我教不下去了,我……”

    “出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