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书生】(第1/2页)民国之文豪崛起

    上海,法租界。uukla

    刘半农穿着件厚棉袄,站在一栋洋楼前来回走动,不停地搓手呵气以抵御寒冷。

    “嘎!”

    沉重的铁门打开,佣人对他道:“刘先生快请进!”

    “有劳。”刘半农对佣人点头示意。

    穿过花园来到客厅,蔡元培起身相迎:“寿彭兄,别来无恙?”

    “还好,就是冷得慌,跑你这儿来烤炉子。”刘半农开了个玩笑,他是从北平赶来的。

    蔡元培亲自给刘半农冲了杯热茶,笑问:“见到爱因斯坦先生了吧?”

    刘半农:“见了,爱翁为人幽默风趣,完没有大师的架子。”

    “平易近人才是真大师。”蔡元培道。

    刘半农捧着茶杯取暖道:“我听人啊,北平研究院的物理研究所,好像要聘请爱翁做名誉会员。”

    “爱因斯坦先生答应了?”蔡元培惊问道。

    “似乎是答应了。”刘半农。

    蔡元培心里颇不是滋味,他跟李石曾同时筹建国立研究院,中央研究院这边不论是地址、器材、人员、经费都比较充足,远远超过李石曾的北平研究院。北研院的物理研究所表面上已经成立,但实际工作进展缓慢,无非缺钱缺人而已。

    可现在爱因斯坦答应做北研院物理所的荣誉会员,瞬间就把中研院的物理所比下去,恐怕会有很多年轻物理学家踊跃加入。

    刘半农眨眼怂恿道:“孑民兄,不如跟我去一趟北平,跟爱翁提前聊聊?”

    “你又来赚我,”蔡元培好笑道,“北大校长我是不会去做的,周明诚就不错,你们可以去找他。”

    刘半农叹气道:“他也不愿意啊,什么要等中央政府任命。”

    北大的烂摊子还没有解决,去年北大学生通电国复校,把李石曾都赶跑了,到目前为止,北大校长的位子依然空缺着。

    李书华虽然暂时代理校长之职,但好多师生都不认可。而且李书华没能力向教育部要钱,北大那些教授的薪水已经又欠了大半年。

    大部分学生希望周赫煊回去做校长,但老师们却考虑得更多。

    周赫煊虽然有名气,但在教育部没啥人脉,很难弄到急需的教育经费。于是刘半农就做为北大代表,多次与蔡元培通信,想要请回蔡元培做校长,这样大家的薪水才有保证。

    这新学期都已经开学了,北大既没有校长,也没有资金,可以是度日如年。

    老师们能不急吗?

    “寿彭兄,务须再劝。我这边中央研究院草创,事务繁忙走不开,没有精力做北大校长。”蔡元培一口拒绝。如今北平局势复杂,一棒子地方军阀联合反蒋,蔡元培才不会去蹚浑水。

    刘半农苦劝道:“孑民兄,只要你挂个校长的名头即可,日常校务我们会自行处理。”

    “那就是尸位素餐,”蔡元培道,“北大校长职务,还是让有德者居之吧。”

    “真不再考虑考虑?”刘半农问。

    蔡元培态度坚决的摇头。

    “唉!”

    刘半农一声叹息,他起身:“告辞!”

    蔡元培连忙挽留:“寿彭兄从北平远道而来,留下多住几日吧。”

    “我哪还有脸在上海游玩?北大师生等着我回去复命呢!”刘半农多少带着些愤懑情绪,他觉得蔡元培太不念旧情,太不给面子了。

    蔡元培把刘半农送出大门,才返回书房继续看报纸。

    如今每天的报纸,都有关于爱因斯坦的新闻,而且还连带着报道李石曾。这让李石曾在教育界、化界威望大增,北平研究院也把中央研究院的风头盖过,蔡元培只能在上海干着急。

    留法派和留英美派刚刚产生矛盾时,做为两派的领袖,李石曾和蔡元培的私交并未受影响。可随着矛盾的扩大和计划,两人不可避免的对立起来,已经有一年多没联系过了。

    上次在南京开会,蔡元培、李石曾见面也没啥好的,只各自点头打了个招呼。

    两人心中都憋着气,攒足了劲筹建研究院,想通过学术研究上的成绩压过对方。这种竞争有好有坏,坏处在于南北两大国立研究院很少有交流,造成许多重复性的研究经费投入,大大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好处也显而易见,互相之间都努力做研究,不断聘请有实力的学者加入,而且还积极寻求与英美法等国进行交流学习。

    可以,新中国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术基础,就是在李石曾和蔡元培的竞争中打下的。两所研究院的会员和院士,几乎囊括了新中国所有的顶尖人才。

    蔡元培咬牙想道:等爱因斯坦来上海,一定要请他做中研院物理所的荣誉院士!

    ……

    北平火车站。

    严济慈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一年回国,去年蔡元培、李石曾都在邀请他,这让严济慈左右为难,不知道该答应谁才好。

    严济慈不胜其扰,干脆躲到法国去搞研究。结果李石曾硬生生追去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