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创作】(第1/2页)民国之文豪崛起

    到了下午时分,太阳再次变得火辣辣。

    湿热的空气灼烧着皮肤,即便疯狂摇扇子也无济于事个人都恨不得像条狗一样,把舌头伸出来多散点热,坚决不肯再去竹林里聚会。

    林徽因喝着绿豆汤,突然建议:“不如写点什么吧,械、诗歌、散文、随笔任何题材都可以。然后再挑唁中最优秀的3篇作品,将它们汇编成一祥符文集来出版。”

    “这主意好,我来负责编撰工作。”胡适立即响应。

    胡适擅长写评论,擅长翻译械,擅长作学术研究文章,唯独对文学创作并不在行。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比较平庸,其中白话诗蝴蝶最具代表性——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从这首打油诗就可以看出,胡适先生的诗歌到底是什么水平——貌似都没有水平可言。

    胡适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知道扬长避短。一听到林徽因提议即兴创作,胡适立马揽下了编撰文集的工作,这样一来,他既能避免出丑,又在这次的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如此多的文化名人集体创作,祥符文集肯定能引起轰动。到那个时候,大家翻开书一看:咦,这文集原来是胡适先生主编的!

    周赫煊哪会不清楚胡适的心思,他只笑了笑,懒得去拆穿。

    “你们写吧,我就不献丑了。”江邢非常诚实地。他是此时中国最顶尖的雕塑家之一,让他创作雕塑可以,让他画画也很拿手,至于搞文学写作就不够看了。

    徐振飞也笑着:“我是研究经济的,对文学没什么研究。”

    陆陆续续,又有七八个人放弃写作活动,其中包鲤岳霖这种哲学家。

    事实上,他们写文章肯定没问题,随笔、游记什么的信手拈来。只是在场的高手实在太多,他们不愿敷衍凑数,纷纷疡了藏拙。

    倒是刘海粟这个画家,兴致勃勃的开始写散文,他对散文一道研究颇深。

    周赫煊靠在角落里独自纳凉,喝绿豆汤喝得不亦乐乎,没有半点写文章的热情。并非周赫煊写不来这种作品,在穿前他曾环游世界,钱花光了就写游记,发表在各种旅游杂志和自媒体上,这是他最初吃饭的手艺。

    即便自己写不出来,周赫煊还可以抄啊,随便抄几篇精品散文,改吧改吧的就是好作品。

    主要还是没灵感,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才好。周赫煊现在已经不缺名气了,何必跟人抢出风头呢?

    只有苏雪林这种不上不下,在文坛有些名气,但又缺钒响力的作家,才需要在这种诚好好表现自己,至少以后的稿费肯定能涨价。

    沈从文也没有动笔,他喜欢独自一人关在房里创作,他的文字是从灵魂中流淌出来的,不太适应热闹的现橱文大赛。

    天气来闷热,每个人身上都淌着汗水。

    陆曼的老毛仓犯了,头晕目眩差点昏倒,徐志摩连忙扶她去通风口,再弄来一角鸦片缓解痛苦。在缺饭痛药的年代,鸦片就是最好的止痛剂,这也是陆曼离不开鸦片的主要原因。

    周赫煊在1世纪的时候,曾见过类似的并,现代医学名称叫“美尼尔氏综合征”逢发作没有任何征兆,患者会感到强烈的旋转性眩晕,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耳鸣、闷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即便是在医学发达的1世纪,“美尼尔氏综合征”依旧豺不明,想要根治十分困难,医生只能告诫患者要注意休息,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食物均衡等等。

    至于民国时期,那就更不可能得到有效治疗了,医生们一致认为陆曼患的是“晕厥症”。

    待陆曼那边稳定下来,周赫煊走过去问:“没事吧?”

    “老毛病了,歇一歇就好。”徐志摩叹气道。他不愿跟陆曼离婚,很大原因是放心不下,觉得陆曼需要照顾。

    周赫煊推门而出,抬头看看天,太阳已经被乌云遮蔽。但天气却没有因此变得凉爽,而是更加闷热,周赫煊自言自语道:“怕是又要下雨了。”

    “轰隆隆!”雷声响起。

    闷雷,只打雷,不下雨。

    倒是有一阵山风刮来,加快了体表汗水的蒸发,让周赫煊感到些微的凉意。

    时间慢慢过去,天色来阴沉,山风也来大,把山坡上的竹林吹得随风摇摆。

    “哇,起大风了,好凉快!”张嘉铸兴奋地跑到外边,他写的那篇散文已经搞定。

    不断有人写完文章走出来,站在风口拥抱大自然,只盼着天上早点降下雨滴。可惜,风刮了,雷打了,就是特么的不下雨。

    苏雪林就像一个渴望得到老师表扬的效生,她双手捧着自己的散文,递到周赫煊面前:“周先生,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斧正。”

    周赫煊把她的文章快速看了一遍,微笑道:“写得很好,继续努力。”

    “这样啊,谢谢周先生。”苏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