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满地捡钱】(第1/2页)民国之文豪崛起
毫无疑问,别林是个伟人,但他绝不是什么完人。
比如,别林的私生活一塌糊涂,虽然没有达到人形自走炮的程度,但身边肯定不会缺美女。特别是他与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很快跟自己的女秘书搅在一起,那个女秘书又勾搭上别林的亲弟弟,最后搞得兄弟俩反目成仇。
顺便一提,别林有两次结婚是因为女方意外怀孕,其中一次还是女方谎报孕情。可见,周赫煊确实造福了美国人民,他的避(和谐)孕套生意避免了无数注定悲剧的婚姻。
除开私生活糟糕,别林的脾气也不好,偏执且暴躁,并因此得罪很多同行。
沉默许久,别林突然:“资,是艺术的毁灭者!我绝对不会同意,让一个不懂电影的人投资我们的公司,即便这个人是一位优秀的作家。”
按照别林一贯的脾气,他这段话已经得非常温和了,完是看在周赫煊的面子上。
周赫煊笑道:“我入股的时候,可以在合同上注明,绝不干涉公司的专业事务。”
别林愣了愣,突然问道:“如果我要拍摄,或者是支持别人拍摄一部肯定赔钱的电影呢?”
“那样的话,你肯定有自己的理由,我尊重一个电影艺术家的疡。”周赫煊诚恳地。
别林突然笑了:“周,你跟美国的资家有点不一样。”
周赫煊无比高尚地道:“他们眼里只有钱,而我则看重其他的东西。我并不缺钱,美国最大的避(和谐)孕套工厂是我投资的,英国赚钱最快的药品公司也是我投资的。我入股你们的联美影业,只是觉得这家公司非常特别。它打破了好莱坞大公司的行业垄断,它给无数**导演提供机会,它可以代表美国电影的未来。”
“你认为联美影业可以代表美国电影的未来?”别林惊讶道。
周赫煊点头:“是的,大片称度注定要衰亡。这种模式,就像落后的封建君主制,然后形成一个个电影霸权帝国。等到未来的某一天,这些强大帝国会变得臃肿、低效、缺乏活力和创造力。而联美影业的**制片模式,就会在那时掀起一承业革命,就像法国的大革命让欧洲变色一样。”
“我喜欢这种法。”别林笑道。
别林、范朋克、璧克馥等人创立联美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摆脱资的束缚。因为他们受够了资家的指指点点,他们想自己投资,拍出自己想拍的电影。当联美影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别林等人更有钱了。于是他们不仅自己拍,还支持有才华的**导演拍片,甚至帮助那些导演代理发行**电影。
别林显然已经感受到大片称度的缺陷,非常认同周赫煊所的话。甚至,周赫煊的那番话,比别林考虑得更为深远,毕竟这属于超时代的眼光。
在这一瞬间,别林对周赫煊顿生知己之感。
“你能注资多少?”别林问道。
周赫煊:“不多,万美元。”
在百万富翁就代表着成功的年代,万美元已经很吓人了。但对别林、范朋克等人来,万还真不算多。早在18年前,第一国家电影公司给别林的片酬(三年总片酬)就高达1万美元。
所以周赫煊疡的下手时机很巧呢,两年前,美国电影事业跌至谷底,糟糕到好莱坞巨头都发不起员工薪水的地步。虽然现在已经缓过劲儿来,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在别林耗费巨资拍摄摩登时代以后,联美影业的流动资金已经不足1万美元。
别林看了一眼范朋克,道:“我的股份可以贤8%出来。”
范朋克与妻子璧克馥对视一眼,笑道:“那我跟玛丽每人按比例拿出6%。”
别林问周赫煊:“投资万美元,拥有联美影业%的股份,你愿意吗?”
“当然,我很乐意。”周赫煊笑道。
联美影业刚刚创立时,四位股东每人占股5%,后来格里菲斯中途退出,别林就成了第一大股东。如果没有周赫煊掺和,等明年范朋克和璧克馥离婚,范朋克又转了一些股份给前妻,璧克馥的股份将超过别林。
但现在多出个周赫煊,联美的股份构成就变为:别林3%、范朋克4%、璧克馥4%、周赫煊%。
实话,按照联美影业现在的公司价值,周赫煊的投资是大大吃亏的。但等到明年摩登时代热映,直接让联美影业跻身好莱坞八大,周赫煊就赚了。从更长远来看,光是联美影业掌握的那些电影版权,都足够周赫煊赚得钵满盆满。
至于国内的那些投资,周赫煊并不看好,也不打算跟着常凯申、宋子文等人瞎胡闹。比如入股广东银行,现在看来确实是躺着赚钱的生意,但两年后日面侵华,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
当然,有些公司也可以投资,比如两湖地区的企业。那也算是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了,对今后的抗战是有帮助的。
真正值得投资的还是美国企业,首选必须是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在大萧条期间受到重创,直到二战爆发初期都还没缓过来。当时,可口可乐的几个股东甚至提出撤股,要把股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