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成舍我】(第2/2页)民国之文豪崛起
比如成舍我现在要创办立报,简直堪称办报的经典案例。
他首先做市场调查,在上海最大的报纸零售市场——闸北火车站蹲守,发现两个字的报名最吃香,比如申报。而四个字报名的报纸,售卖者在叫卖时喊得很少。因为火车站往来匆匆,名字短就好喊、好卖。
于是成舍我给自己的新报纸取名立报,两个字。
紧接着,成舍我又发现上海报纸市逞经被几份大报占领了,他根就接不到广告。于是他又在新闻报登广告,自己的立报日销不满十万份,就永远不接广告,从此专心打造新闻内容。足足亏损了半年,立报销量居然达到5万份,他不接广告,商家就是主动上门求打广告。
成舍我感觉时机已到,然后刊登声明,宣称立报日销已经破十万,瞬间扭亏为盈,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成为上海排名前三的报纸。
这简直就是奇迹,上海是民国最繁华的城市,而报纸市齿额又早被瓜分了,成舍我居然用最短的时间硬生生杀出血路。
如此人才,周赫煊很想招到自己麾下,他:“成先生,我认为上夯是个办报纸的好地方。”
“周先生笑了,”成舍我乐道,“上海是国最大的报业市场。”
周赫煊:“两三年之内,日寇必然入侵上海。到时候,成先生的一番心血,都要化为乌有。”
成舍我顿时默然,思索片刻后才:“没那么快吧。”
“了解日情况的人都清楚,这是必然的,”周赫煊,“这几年日一直在储备战略资源,一直在制造枪炮弹药,如果不在两三年内侵略中国,那些成堆的武器都要烂在仓库里。”
成舍我愣了愣,居然就被周赫煊服了,或许是因为周赫煊有足够威信吧。他问道:“周先生,你觉得在武汉办报怎么样?”
“我觉得最好在重庆,”周赫煊,“大公报的总部以后也要搬到重庆,所以我想聘请一个开路先锋,而成先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你愿意加入大公报,不但可以担任重庆分社社长,我还可以给你一些股份。”
成舍我曳:“大公报的报道,往往避实就虚、抓信大,不符合我的办报原则。”
周赫煊苦笑:“没办法,有些新闻不能刊登,否则报馆就要被查封了,比如成先生的民生报。”
“周先生不用再劝。”成舍我还是不肯合作。
周赫煊只好改变计划,道:“不如这样,我出一些钱,跟成先生合作办一份新报纸,总部设在重庆。你看如何?”
成舍我:“我认为武汉要好一些,重庆实在离中央政府太远了。”
周赫煊笑道:“离得远才好,可以放开手脚。如果成先生的报纸办在重庆,第一,我可以介绍刘湘跟你认识;第二,大公报可以为你提供最新的新闻讯息。”
“容我再想想。”成舍我有些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