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齐聚】(第1/2页)民国之文豪崛起

    ()    费雯丽不是独自回英国的,她身边跟着整个《泰坦尼克号》主创团队。    30年代的电影行业虽然还不成熟,但对宣传工作已经足够重视了。四年前,《城市之光》在英国首映的时候,卓别林就专门回英国配合宣传,足足滞留好几个月才离开。    好吧,卓别林其实是富贵还乡,他生在伦敦、长在伦敦,而且有个不堪的同年。    卓别林五岁丧父,生活艰难,花童、报童、理发店工……什么活儿都干过。十五岁离开英国的时候,卓别林还是个演员,当他再次归来,已经摇身变成国际知名大导演。    这是一个传奇。    费雯丽其实也差不多,等到《泰坦尼克号》在英国热映,她也能体会什么叫做“富贵还乡”。    其实周赫煊遇刺住院的第二,就给他的女人们拍了电报,自己没有大碍,让她们不要太过担心。但报纸上得太吓人了,又是黑枪又是炸弹的,难免让人担惊受怕。    为了配合《泰坦尼克号》在美国的宣传,费雯丽比孟冬她们晚五启程,但却恰好在同一抵达伦敦。    刚离开码头,费雯丽就对导演布兰比:“查尔斯,你们先去旅店吧,我到医院看看。”    “我陪你去,”克拉克·盖博无比积极,“周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又是我们的朋友,他住院怎么也要去看望一下。”    “好吧。”费雯丽对此很无奈。    自从克拉克·盖博被抓到把柄后,这家伙就变成了一条哈巴狗,逢人便周赫煊跟费雯丽的好话,还不遗余力地为费雯丽提供演出机会。    克拉克·盖博越是讨好,费雯丽就越看她不起这男人太贱了。    “那我也跟你们一起去吧。”布兰比凑热闹道。    反正宣传工作有专业人士在做,导演和男女主角只需要配合即可,闲着也是闲着。    顺便一提,《泰坦尼克号》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同时上映,这两部电影已经在美国那边正面刚上了。    《泰坦尼克号》叫好又叫座,媒体和观众一致追捧。    《摩登时代》的情况则有些复杂,观众喜欢到骨子里,媒体却齐声唱衰。原因很简单,《摩登时代》抹黑了资本家形象,成为美共的重要宣传工具。就连卓别林自己,都被指责为“共产国际潜伏在美国的间谍分子”,甚至一度招来fbi的调查。    顺便一提,此时的fbi非常嚣张跋扈,他们甚至连社会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都抓,而且往往打着“禁酒”的幌子,绕开搜查令限制直接入室抓人。大萧条期间的fbi,已经变成美国最为畸形、权力最大的暴力机构,甚至已经威胁到美国总统的权力。    罗斯福掌权的时候,还能稍微压制fbi。等罗斯福一死,fbi就会成为一条挣断绳索的恶犬,逮谁咬谁,连美国总统都干咬。    至少在50年代中期以前,周赫煊是绝对不敢移民美国的,万一fbi哪抽风,不顾国际舆论把他抓起来就搞笑了。就算周赫煊给美国总统当顾问都有危险,人家麦卡锡当时的口号是“把炮弹打向国务院”,宣称杜鲁门政府“私通苏联”、民主党“叛国20年”。    ……    费雯丽等人来到医院的时候,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正被堵在门口。    “抱歉,周先生受伤期间,不接受任何采访。”守门警卫表情冰冷地。这些警卫平时负责白金汉宫的安全工作,白了就是皇宫卫队,周赫煊遇刺事件闹得实在太大,现在他们被派来给老周看门了。    大卫·霍普金斯笑得非常无奈,解释道:“我是专门从美国赶来的。”    警卫瞟了他一眼:“你从火星赶来都没用。”    跟这警卫扯了好半,大卫·霍普金斯终于怒了:“请你尊重我的工作!”    “也请你尊重我的工作,记者先生。”警卫不咸不淡地。    “好吧,”大卫·霍普金斯又怂了,“至少,你应该帮我通传一声,就美国《时代周刊》来访,看周赫煊先生是否同意接受采访吧。”    警卫冷笑道:“如果每个记者都要我传消息,那我有四条腿都跑断了。”    “不一样,我是美国记者!”大卫·霍普金斯快疯了。    “但这里是英国。”警卫优越感十足,完全把对方看成是乡巴佬。    正好这时费雯丽出现,警卫立即阻拦道:“请你们止步,不要打扰医院的病人休息。”    “我是周先生的朋友,我叫薇薇安·哈特利。”费雯丽。    “请稍等。”警卫立即让伙伴到病房确认。    片刻之后,警卫对费雯丽等人:“几位先生、女士,请进吧。”    旁边的大卫·霍普金斯连忙喊道:“我也是周先生的朋友!”    “但你首先是记者。”警卫依然不为所动。    大卫·霍普金斯显然认出了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大喊道:“利姐,盖博先生,帮我向周先生传个话,就《时代周刊》想采访他!”    “我会的。”费雯丽转头微笑。    等到费雯丽来到病房,才发现里面的气氛有问题,一堆女人坐在那儿大眼瞪眼不话,只有灵均趴在周赫煊身边叽叽喳喳念个不停。    马珏看到站在门口的费雯丽,心想:“又来一个!还是洋婆子。”    事实上,真正闹情绪的只有张乐怡,她非常不高兴阮玲玉和周璇的存在。悄悄养在上海就够了,居然还敢撵到英国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