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二节 富足 (2)(第1/2页)我要做门阀

    张当然是有着那个底气,敢于夸口让新丰百姓富足的。

    旁的不,他现在在空间里,就已经有着二三十亩的麦种田正在培育。

    这些空间培育的第三代麦,仅仅只是冒出一个嫩芽的形状,就已经表现出了很多优异的特性。

    未来,将它们移栽到外界后,恐怕立刻就能像大英帝国推出无畏舰一般,马上就让世界的所有已知麦种立刻沦为落后的淘汰品。

    张也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将这些麦子,往耐旱耐寒,抗病虫害方向发展。

    这样,即使日后,它们的后代有所退化,却依然可以敝足够的优势。

    而有着这样的高产耐旱耐寒粮种,还怕新丰百姓富不起来?

    开玩笑!

    以后,新丰百姓恐怕光是卖种子,就能赚个盘满钵满。

    想想看,一种产量远高其他麦种,又有着一定抗旱抗旱能力的麦种子,得卖多少钱一石?

    如今粟米一石百钱左右。

    这种新作物,卖个两百钱一石,总归可以了吧?

    更别提,空间里现在已经开始培育棉花了。

    目前,张搞到的棉花,是原产自尤的粗绒棉。

    这种棉花的产量很低,纤维也很短,在后世已经被淘汰。

    后世球的棉花产品,主要都是原产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长绒棉和细绒棉。

    这两种棉花,优势很大,尤其是细绒棉,产量高,纤维长,所以在后世中国被普遍种植。

    若张没有空间,恐怕也不敢搞棉花种植。

    因为,尤产的粗绒棉,成高,产量,经济效益也低,最重要的是纺织难度高。

    不然,也不会在其引入中国数百年后,都无法让棉花制品淘汰亚麻制品了。

    但有了空间以后,张就可以代代优选,最终培育出堪比细绒棉,甚至超细绒棉的新棉花作物。

    如此中国的棉纺织业,恐怕就牛逼大了。

    不定,能迅速的淘汰掉亚麻制品。

    除此以外,张还利用了回溯功能,将后世的曲辕犁的图纸给找的差不多了。

    虽然代价是,他足足用了五次回溯,才一点一滴的从各种生活细节乃至于电视画面之中,将曲辕犁的模样给回溯出来。

    但这超值!

    曲辕犁,乃是农业社会的bug。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汉室农业来,几乎就是个外挂。

    原因很简单,现在,汉室连牛耕技术都未普及。

    历史上,赵过在关中推广的牛耕技术,都是属于非常原始的二牛抬杠。

    顾名思义,二牛抬杠,需要两头糯耕作。

    而曲辕犁,却只需要一头磐足够了。

    而且,耕作效率,远超二牛抬杠。

    唯一的问题,只在于,汉家的冶炼技术,是否能制造出可堪一用的铁器。

    准确的法,其实是,汉室的精铁产量,能不能跟上来。此时,百炼钢技术和炒钢技术已经出现了,但效率低,产量少。

    但无所谓……

    因为,张深信一个真理——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惩有人去研究。

    若是生产和大量制造精铁有利可图。

    无论是国家还是商贾,都会拼命去生产的。

    汉室就是这一点好。

    任何东西,只要能赚到钱。

    就会有无数人,蜂拥而入。

    为了富贵,为了钱帛,别商人了,皇帝和大臣们,都能丢掉节草,加入其中。

    但众人怎知这些?

    张也不好解释,但,好在,这次甘泉宫之行,使得他争取到了很多的权利。

    他望着众人,道:“此番,我与殿下,朝天子于甘泉,呈奏了吾等所商议的新丰施政计划及各项工作的准确情况,天子闻而称善,已许吾以权,赐给宝剑,以便宜行事!”

    此话一出,甥等人的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

    有了天子的支持和撑腰,新丰或许可以富足!

    贡禹等太学生,更是欢欣鼓舞。

    能将自己的想法和一些意见,写成文字,呈奏君前,让天子首肯,这是他们的理想,也是无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

    张看着众人的神色,微微一笑,向着甘泉宫方向拱手道:“吾与殿下,也将诸君名讳,呈报君前,陛下命吾勉励诸君,务必再接再厉!”

    “臣等谨奉诏!”众人立刻集体向甘泉宫方向叩首感恩,仿佛自己的名字,能够为天子所知,这身就已经是莫大的荣誉和天大的鼓励!

    “诸君只要用心做事,辅佐长孙殿下,治理好新丰,未来请功奏疏之上,君等功绩必定丝毫不减,陈列其中!”张适时的丢出一个胡萝卜,鼓励众人。

    而这样做的效果,自然是无敌的!

    无论是贡禹等太学生,还是甥这样的官僚,甚至是赵过、胡建,都是满脸通红,士气大振,纷纷拜道:“臣等敢不为殿下效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