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节 转危为安(第1/3页)我要做门阀

    ()    刘胥这边是解套了。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但刘据的苦难却才开始。    “太子……”天子的声音,陡然降到了冰点:“你来说说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何东宫洗马李禹,会去朝鲜王面前,挑拨是非,怂恿朝鲜王与张子重为难,还要逼迫张子重下虎圈博虎?”    刘据听着,只能是深深一拜:“儿臣死罪!”    若此刻李禹在此,他或许还能叫李禹来解释。    哪怕自己的老爹不信,最起码也有个台阶下。    现在却是……    辩无可辩!    天子听着,却是更加震怒,他甚至宁肯希望刘据告诉他,这个事情,刘据自己是不知情的。    哪怕是骗骗他!    可惜……    这个长子,从小到大,就不会撒谎,更不懂什么叫欺诈。    于是,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一个诚实可靠的公卿子弟,或许会得到君王的另眼相看,甚至交给他一些重任。    但……    身为储君,如此敦厚、淳朴……    天子在心里感慨一声,忍住在心中叹道:“作孽啊……”    此时此刻,看着太子刘据,他想起了惠帝。    惠帝也与自己的这个长子一般,性格温厚淳朴,为人有义,对兄弟有情!    但结果呢?    高帝诸子,除齐王肥、太宗和淮南王长外,统统死光光了!    更糟糕的是……    惠帝的儿子们,少帝兄弟,被人推进了一条小巷子,砍成了肉泥。    杀了别人,还要说‘少帝非惠帝子’,是‘吕氏孽种’。    作为皇帝,天子对这一段历史清清楚楚,他甚至知道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譬如说……    张子重的祖父,侍中张辟疆因何远走他方?    也譬如说,平阳侯曹窋为何晚年不出门?    还有留候张不疑,真正的罪名。    以上三人,都是拥刘派,但不主张诛杀少帝兄弟的代表。    一卷青史,寥寥数字,却将大部分的事实掩盖,只留下几句微不足道的记述。    天道好轮回,现在,轮到他要面对一个新惠帝了。    想着惠帝的遭遇和刘氏在惠帝死后面临的可怕场面。    天子就有些毛骨悚然。    现在,可没有一群手握重兵,又忠心耿耿的老臣为刘氏声张了。    现在,更没有了拥兵数十万的刘氏诸侯王在外面可以作为外援了。    看着刘据的模样,他内心之中闪过一丝丝的不忍,但是……    “先帝逼杀临江哀王时,未尝不曾流泪……”对于这个太子,他已经忍耐了很久很久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很不满意了。    但念着他敦厚仁善,念着他脾气好,念着他根基稳固,轻易不能动摇。    终归是忍了下来。    但现在……    他发现,自己是无法忍了。    太子不是诸侯王,太子是未来的天子。    所以诸侯王可以浪,可以犯错,但太子不行,太子必须将一切都做到完美。    让他放心,让祖宗神灵满意,让宗室上下安定,让江山社稷稳固。    可现在太子,却完全无法满足这些条件。    甚至很可能会动摇整个天下。    想想看,一个连自己最亲近的大臣和外戚,都无法控制和驾驭的人,将来坐了天下,还不得被人耍猴啊?    惠帝运气好,遇到的是平阳侯曹参这样的老臣。    人家不跟惠帝计较!    即使如此,曹参也曾对惠帝说过:“今陛下垂拱而治,臣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的话。    但现在呢?    太子刘据连自己东宫的大臣,也控制不住,掌握不了。    等到将来登基,他怎么去控制海西候李广利?    如何去驾驭御史中丞暴胜之、尚书令张安世还有光禄勋韩说等人精?    靠仁义道德?    笑话!    仁义道德,只有拳头大的人才能讲,只有掌握了力量的人才能解释!    否则,那就是周公诛管蔡,孔子诛少正卯。    这样想着,天子就拍了拍手,从屏风后走出一个头戴貂蝉冠的男子——正是上官桀。    只是,此时的上官桀满脸肃穆,神色紧张,他捧着一支剑匣,走到殿中,拜道:“臣侍中桀,恭闻圣命!”    张越一听这个话,脸色立刻紧张了起来。    身为侍中,他知道,汉侍中还有一个职责——看管并为天子保养一件神器——高帝斩白蛇剑!    此乃刘氏受命之符,在西汉王朝地位堪比传国玉玺,乃是汉家受命于天的证据。    经过百年渲染与神话,这柄剑,在如今的地位,更是臻于巅峰!    非大事、要事,轻易不会动用。    哪怕是当今天子在位四十七年,迄今为止,动用此剑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无非不过是登基即位时,受剑于高庙,册立皇后时,持剑祭于高庙,册立太子时,持剑向高庙献酌金以及泰山封禅祭天之时,带剑献祭于上苍而已。    连下令对匈奴作战,都没有动用此剑!    可想而知,此剑一出,几乎就等同于有必须向宗庙报告的大事发生。    而刘据兄弟三人,自然也无比清楚,此剑的地位!    他们对这柄神剑的熟悉程度,甚至比对自己还清楚。    因为每年朝拜高庙,都要拜祭高帝衣冠与被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