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何谓金矿(第1/2页)大明第一祸害

    “皇上,外面都在传太子为了转移民间对李小姐的非议,一怒为红颜扔出去一座金矿。”张皇后阴阳怪气地吹耳旁风,“太子没银子可以用金矿抵债,欠着寿宁侯府的佃租不还算什么事!”

    张皇后话音刚落,弘治帝抱着福泰公主温和慈爱的笑容瞬间一僵。弘治帝轻柔地将女儿放回婴儿床,转过身淡淡地说,“朕还有奏章要处理,朕先回奉天殿。”

    “皇上~”张皇后妩媚多情的大眼睛蒙上水雾。

    陈宽向张皇后行礼,快步跟随弘治帝离去。

    弘治帝并没有去奉天殿,中途转道文华殿。透过玻璃窗往里瞧,见儿子正向翰林学士梁储请教。弘治帝摇摇手,悄悄地走入课堂旁听。

    “梁大人出使过安南,本宫想请问一旦安南攻占占城,安南愿意卖粮给我朝吗?”朱寿折节下士。

    “这……”梁储说话带着浓重的粤地口音,“安南虽为小国,但野心不小。怕是不会轻易卖粮给我朝。占城不断受到安南国的侵扰,占城国王多次遣使向我朝求救。安南表面诚服,背后小动作不断。”

    “此次北方的灾情暴露大明缺粮的严重。占城不容有失。梁大人可以克制安南的策略?”朱寿问。

    梁储的国字脸上布满凝重的神色:“上策是重建交趾布政使司,直接控制安南。中策是让得道高僧前去传法,当地信佛之人众多。”

    “大明的军队从勋贵、武将到地方卫所,糜烂不堪!安南国野心不小,若我军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失利后只会助长其野心。先用中策吧。”朱寿忧虑重重。

    梁储拱手道:“殿下考虑的周全。”

    “咳咳,照儿此言差矣。朕瞧着勋贵们在河套表现不俗。”弘治帝老脸一红。

    “见过陛下。”梁储以及一众侍官侍读们见礼。

    朱寿拱拱手,恨铁不成钢地说,“河套仗着火器的压倒性优势取胜。父皇可知鄂尔多斯一战的伤亡比?有强大的火器优势,五万由勋贵家将、九边诸将的私兵组成的临时军,几乎全军覆没。勋贵和武将的私兵,来自九边卫所中最善战的士兵。”

    “河套的胜利,全是孩儿用银子砸出来的。为了顾全大家的颜面,孩儿从未提及此事。父皇若是不信,可以质询兵部贵州土司叛乱是否平息。”

    弘治帝愣住,他对贵州的叛乱印象模糊。

    “六月朝廷得到贵州普安土司米鲁起事的消息。兵部调贵州、云南官兵会讨普安州。路程遥远,短时间内不会有回音。”费宏出列替弘治帝解围。

    弘治帝点点头,赞许地瞧了眼费宏。

    “某些时候商人的消息比朝廷灵通。父皇,驿路不得不清理了。”朱寿撇着嘴说。

    弘治帝双目一瞪:“臭小子,又惦记着驿路!”

    朱寿摇头叹息:“自古忠言逆耳。孩儿为大明着急。”

    他是一抓到机会就吐槽驿路。时不时敲打一下,能逼着有能力的驿承提高驿站的服务。大浪淘沙下,总能淘出几位能用的人。随着西厂在北方逐渐壮大,东厂和锦衣卫已经无人可调。

    梁储等人识相地躬身退去。

    太子对驿路势在必得!费宏打算给就职兵部员外郎的伯父提个醒,其他人也有相同的想法。

    侍官们离开,父子俩关上传心殿的大门说起悄悄话。

    隔日的早朝,鸿胪寺卿禀告,“占城国王古来,差王孙沙不登古鲁等奉表来贡。”

    弘治帝笑道:“命首辅刘爱卿、礼部右侍郎谢爱卿,与爱卿一同接待。”

    “遵旨。”鸿胪寺卿领旨。

    朝上不少人面面相窥,接待占城国使者的规格很高,超越常礼。

    英国公上奏:“陛下,臣也想接待占城使者。”

    “准奏。”弘治帝欣然应允。英国公张辅曾驻守交趾多年,安南人听闻其大名依然惧怕。

    不管是占城还是安南,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入眼的小地方。他们更在意突然爆出的焦家金矿。

    驸马都尉兼通政司左参议齐世美出列:“山东官员四百里急奏,莱州突然涌入大量外来人员,据说当地掖县境内发现大型金矿。官府担心他们会私下挖矿,请求附近卫所派兵驻守。”

    “当日太子殿下在山海卫被白莲教教徒攻击。白莲教出自山东,山东卫所的士兵可信?怕会监守自盗吧?就怕金子流入白莲教。”立刻有御史反对。

    侣钟上奏:“户部派山东清吏司郎中前往调查。若金矿一事属实,请陛下派镇守太监征税。”

    “臣反对!元朝可从山东招远金矿得金三万两左右。但我朝得金最多的永乐年也不过是五千余两。与其官府挖矿,不如允许民间采矿收取一定量的银税。”户部给事中反驳。

    侣钟勃然大怒:“金银矿禁止民间开采。”

    “这条禁令在民间早已成为一纸空文。”有官员冷笑。

    “……”早朝吵得不亦乐乎。

    刘健沉声道:“陛下,据闻金矿的消息从内行厂透露,可否请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