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1/2页)公子千秋
对于早有心理准备的千秋来,听到惠安这话,他半点都不意外,倒是反而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可他能够淡定,秀一和金儿不一样了。
秀一对活生生的前武品录中人还有几分好奇,金儿却立时挡在了叔侄俩跟前。
“喂,惠安师傅,你别拆台啊!”
寇明堂登时不乐意了,他也顾不上刚刚对惠安的忌惮,强行挤上前去,随即笑眯眯地对着金儿一拨拉,竟是把那高高大大的汉子给直接摆弄到了身后。
看到秀一满脸警惕,而千秋则冲着气急败坏要冲过来的金儿打了个手势,不动声色把秀一护在了身后,他不禁呵呵一笑。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拽了这一通文之后,他神情自若地:“不知道两位公子可读过诗经雅的这首《鹤鸣》?世人有的这是一首招隐诗,有的这是一首劝人为善的诗,两位公子怎么看?”
秀一读过鹤鸣,可仅限于背诵,这会儿顿时忘了面前这位不是老太爷让他们拜见的严先生,而是个前武品录人士,真的冥思苦想了起来。
至于千秋……他不但读过,还知道前人后人把这首简单的诗评滥了,恨不得加上千般隐喻,万般深意。所以,他当然不会简简单单掉进对方的节奏里。
“要我,这只不过是诗人看到美景之后大发感慨的写景抒情诗而已。”
寇明堂顿时大笑道:“没想到公子年纪,却能有如此鉴赏能力!”
恼羞成怒的金儿却不知道什么鉴赏不鉴赏,强自按捺怒火的他发觉千秋不动声色地冲自己微微点头,他立时猛地冲寇明堂扑了过去。
千秋笑吟吟地抱手看热闹。眼见寇明堂肩膀一晃,竟是双腿如同钉子一般扎在地上一动不动,光凭上身闪躲轻轻松松避过了金儿的一**攻势,他才渐渐有些动容。
那些闪躲的动作闲适自如,看上去并不花哨,但现场看到这样的真功夫,对于他来,那种冲击感还是真心挺强的!
可紧跟着,千秋生出了一丝明悟。
这家伙一见他们夸赞骨骼清奇,这是想拐徒弟?
那么这家伙念诵诗经雅鹤鸣,只不过是证明一下确实是读书人,勾搭他们当个邻居,好进一步下手?
大胆推论一下,这家伙是早察觉了金儿的突袭,趁此机会展露一番武艺诱他们入彀?
可心里这么想,他却还是隐隐觉得微妙。
为什么念的是鹤鸣?鹤鸣……鹤鸣轩……这年头诗经雅鹤鸣有那么普及吗?
当金儿累得气喘吁吁,却硬生生碰不到寇明堂一根毫毛的时候,当了好一阵子看客的惠安终于重重咳嗽了一声。
而寇明堂那番精彩表演也因为这声咳嗽而暂告终结,他撂下气喘吁吁的金儿,斜跨一步凑到惠安跟前,满脸堆笑地:“惠安师傅,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我师父份上……”
仿佛是师父两个字打动了惠安,这位知客僧有些不大好意思地再次干咳一声,这才对千秋一行人:“客堂空房是不少,但每个院子里总有几位客人,确实是寇明堂那儿人最少。如果两位公子清静,住在那倒也便宜,如果不在意拥挤,别的院子……”
不等惠安把话完,千秋笑吟吟地:“惠安师傅,同泰寺的客堂既然有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师傅坐镇,和寇相公同住同住吧,反正我们也只叨扰数日。”
秀一倒是想反对,可想想临行前祖母让他听千秋的,他只能怏怏闭上了嘴。
至于刚刚连寇明堂衣角都没碰到的金儿,这会儿脸上忿忿,可终究是没什么。
被称作德高望重,惠安很高兴。他警告似的瞪了寇明堂一眼,含笑点头道:“公子既这么,僧这让人去收拾屋子,若有什么不好,还请立时告知,僧一定会主持公道。”
当众人到了房间,金儿又去外头马车上搬来了简单的行李,一番安顿好,千秋舒舒服服在客房中的床上打了个滚,他听到了一个气恼的声音。
“你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干嘛和那个一看不是好人的家伙住一个院子?”
见秀一脸色不善地站在床前,千秋动也不动,懒洋洋地:“你还没看出来吗?”
“看出什么?”家伙只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千秋没有回答,而是突然扬声道:“外头是有客人吗?”
话音刚落,正在屋子里整理东西的金儿变了脸色。他平常是老太爷的护卫,不大跟着家里老爷少爷出门,所以今天跟这两位祖宗到同泰寺,他已经够心了。
他都没察觉到有人,千秋又是怎么察觉到的?
如果千秋知道金儿的疑问,他一定会淡然回答两个字——蒙的!
但人家千方百计求同住,现在住进来之后反而倒把他们当空气?那不科学!
果然,外间先传来了一声干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