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出门没看黄历的下场(第1/2页)公子千秋

    他今天出门真是没看黄历!

    果然是唯女子与人难养也!人都应付不过来,又来个更难缠的女子!

    吴尚书脸完僵了,心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却是这两个念头。

    别看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还有他们这些寒门读书人出身的官员,都想把太昌这个混不吝的泥腿子给打下去。

    别看不知道是谁打探到东阳长公主老蚌含珠,又听到她放话嫁人要嫁太昌这样的,想出了把人塞给东阳长公主的办法。

    可如今这事还没成,居然直接把正主儿招惹了出来。东阳长公主那是连皇帝都管不住的!

    当初宫中失火,这位长公主才十五岁待嫁的年纪,淡定自若往棉被上浇了桶水,盖在身上冲入火海,把兄长当朝皇帝给背了出来,然后又去救了太后,却单单“忘”了第一任皇后……即便如此,事后皇后惊险脱身,连人在内也没人敢她半个字。

    能把皇帝和太后救出来,你还能她啥?

    要斗?问题是这位深得太后皇帝偏,斗不过啊!

    东阳长公主出嫁后十年丧夫,却没有此沉寂。她不插手政务,但唯有做事我行我素,曾经有弹劾她放纵的御史被她堵住大门,连儿时有结巴,读书坑书友,科举靠权贵加塞,翻脸不认指腹为婚的亲事……林林总总的黑历史都一股脑儿被翻了出来,一时身败名裂。

    用她的话,老娘我又不养面首,不时兴我给读书人大开方便之门,推举几个看得顺眼,诗词歌赋又写得好的去翰林院当有名无权的待诏词臣?

    当然,私底下东阳长公主有没有在落魄士子当中选几个推荐给求贤若渴的皇帝,这谁也不知道了。

    甚至一度流传过,老太爷也是东阳长公主推荐给皇帝,所以才能升得这么快的传言。可前些天先是有流言东阳长公主老蚌含珠,紧跟着东阳长公主在有人挑唆她再嫁时放出话来,再嫁要找太昌这样的,这流言一下子被击得粉碎。

    要真是自己推荐的,都当到户部尚书了,长公主能这么坑他?

    可眼下,吴尚书却觉得传言是真的,否则东阳长公主的儿子怎么会给太昌的孙子当老师?他快速转动着脑筋,千辛万苦强挤出了一丝笑容。

    “长公主误会了,我只是……”

    “你只是什么?我儿子是乡野村夫,你是想,他爹是乡野村夫,还是我是乡野村妇?”

    仿佛没看到面如土色的吴尚书,东阳长公主环视了一眼满座宾客,这才斜睨老太爷道:“太昌,既然你都我来了给你这家里蓬荜生辉,给我设个座,我倒要看看阿诩收学生,谁敢指手画脚,叽叽喳喳。”

    有这么一句话,老太爷笑吟吟立时照办,吴尚书尚且狼狈归座,其他人还有谁敢吭声?

    千秋不清楚,但别人深知,这位长公主在金陵城中口碑相当不错,带领各种夫人姐力负责舍粥、收养弃婴、救济孤寡等等各项工作,底层百姓虽津津乐道长公主那精彩的守寡生活,可起为人,那都是竖大拇指的。

    况且谁都不想回头被东阳长公主在宫门前一跪,哭诉欺负了人家孤儿寡母……

    千秋也不知道满座朱紫那些心思,可众人那忌惮的表情,严诩犹如被掐住喉咙的鹌鹑,连狡猾的老爷子也堆起了笑脸,他要是再不知道怎么应付这位,那白活了两辈子。

    所以,当厮急急忙忙送茶时,他直接把人拦住,抢过了茶盘之后,他却没有急着上去自己讨好,而是来到呆愣愣的严中二面前,突然抬脚踢了对方一下。眼见人如梦初醒,他便把茶盘举了起来。

    “先生。”

    千秋都已经做得这么明显了,如果严诩还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做,那真是猪脑子了。他弯下腰接过茶盘,悄悄对千秋竖起了大拇指,随即才心翼翼送了茶到东阳长公主面前。

    “娘,喝茶。”

    东阳长公主刚刚才为儿子打抱不平,眼下当然不会给人脸色看。她似笑非笑接过茶盏,目光却落在了千秋身上。很显然,刚刚千秋和严诩的那点互动,瞒不过她的利眼。

    “都是要当老师的人了,以后做事心仔细,别让老大人们挑了错处,要让你娘我舍下这张脸,去宫中找皇兄,又或者哭太庙给你求情!”

    四周围那些官员的脸都绿了。找皇帝他们不怕,横竖如今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可哭太庙……这泼妇还真是做得出来!

    严诩同样心里发毛,闹不清母亲这究竟是什么态度。可是,看到老太爷使了个眼色,暗示一切有我,想到当初也是这位替自己从母亲那儿争取到了自由,他总算是放下心来。

    有了东阳长公主这尊大佛坐镇,接下来的拜师礼再也不见之前那精彩纷呈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一路顺风顺水。千秋磕头拜师,严诩申饬训诫,这算是礼成了。不多时,几案酒菜一一送上,这才算是真正的开宴了。

    千秋自忖今日出风头虽不少,可如今有东阳长公主和严诩挡着,自己已经无事,在府第三代混了个末位,饥肠辘辘的他自是赶紧先填肚子。可吃了才没两口,他感觉到有人在拽袖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