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目标:冀州(第3/4页)三国领主时代

余地更大。要知道,特别领地事关机密,如非万不得已,鱼不智不会主动暴露逐鹿领与特别领地的关系,也就是,特别领地负责人可能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隐于幕后,不为人所知。荀氏如果知道荀衍投奔逐鹿领只混到一个特别领地负责人,天知道会不会派人把荀衍给硬绑回去。

    无论从哪方面看,被派去冀州开疆拓土的,似乎都该是易风。

    就连易风自己,也认为这是最合理的决定。

    然而,鱼不智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荀衍。

    “易风在副镇长位置上刚刚找到些感觉,让他去冀州,又得重新适应。休若则不然,刚到领地不久,一直在学堂教导学生,无论接替易风的事情,还是到冀州建立特别领地,对休若而言都是新挑战。正所谓用熟不用生,我看这样吧,易风继续留在逐鹿领,休若辛苦一些,去冀州把特别领地给创建起来,如何?”

    “忠贞不二”哪会有什么意见,按照游戏的设定,就算鱼不智安排他去种田,估计他也是乐呵呵地答应。何况现在鱼不智让他去建立特别领地,对领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么信赖他,将重任相托,荀衍高兴还来不及,当即欢欢喜喜地答应下来。

    易风是感动,“领主大人还是很重视我哩,更当竭尽力……”。

    徐庶错愕不已,却也没有什么。

    徐庶猜到,鱼不智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不只是他嘴上得那么简单。

    他能想到的潜在原因,或许是因为领主不太放心易风的能力。在领地,虽然绝大部分内务都是易风在处理,但徐庶也有看着,遇到一些重大事宜,徐庶可以帮易风把把关,提点一下,再加上鱼不智虽然看似不怎么管事情,放权很大,但领地里稍微重要点的事情,几乎没他不知道的,即便易风有些事情处理得不够妥当,也能及时纠错,不会捅出大篓子。

    远去冀州则不同。

    特别领地负责人,需要真正独当一面,再不会有人在身边提点和把关,遇到任何难题,都需要独自拿出解决方案。

    从这个角度看,荀衍显然比易风优胜。

    特别领地建筑图纸十分宝贵,而且现在正处于创建特别领地最佳机遇期,一旦错过,发展太过滞后,再想追上不是那么容易,不能有半点差池。因此,虽然明知荀衍留在主据更好,却因为对易风能力的担忧,主公不得不将荀衍送到遥远的冀州……

    主公先前的辞,其实只是不想打击易风自尊的做法啊……

    主公大仁!

    从徐庶的角度,他能找到的合理解释,也就这样了。

    实际上,鱼不智另有打算。

    他想得比较远。

    鱼不智是玩家,冀州未来几年的风云变幻,尽在掌握。

    没有人能挡住历史的洪流,游戏中更是如此。在官渡之战分出胜负前,河北的霸主终将是袁绍,而袁绍离开洛阳后,正是在冀州举起义旗,招兵买马准备对抗董,而袁绍的发起点,正是渤海郡!

    既然选择在渤海郡建立特别领地,鱼不智就不得不考虑袁绍的喜好。

    袁绍出自汝南袁氏,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绝对光芒万丈。袁绍虽是庶出,但毕竟出自袁氏,眼高于顶,寻常人难入其法眼。想当年,十八路诸侯共讨董时,率部随军出战的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尚且被袁绍轻视,不难看出此君多么自傲。

    特别领地一个重要作用,是让逐鹿领有机会参与更多历史事件并获益。

    与关键历史人物或诸侯保持良好关系,是参与历史事件的捷径,就好象鱼不智在战役中接到的清剿巴郡黄巾任务那样,首先得到赵部认可。要想在渤海有所作为,袁绍这一关,无论如何绕不过去。

    搞好关系,才能有捞好处的机会。

    问题是,易风不过是鹿门山落魄门生,出身太低……

    以袁绍的为人,除非大庞庞亲自去,袁绍发迹前不定会给个笑脸。其他人嘛……实话实,就算二庞嫡传弟子去,也未必会被袁绍放在眼里。

    荀衍出自颍川荀氏。

    荀氏虽朝堂上的底蕴比不过汝南袁氏,那也是国数得着的名门,在士子中有着崇高声望和号召力。

    袁绍可以看不起易风,却绝不会对荀氏不敬。

    更重要的是,鱼不智记得,袁绍起事之初,帐下有一重要谋士叫荀谌。

    渤海郡是冀州的一个郡国,讨论董结束后,冀州牧韩馥见袁绍不断壮大,对袁绍的态度由扶持转为扼制,以一个郡国的力量,袁绍很难维持部队规模,要么削减兵马,要么与韩馥翻脸。翻脸当然很简单,可袁绍能混到讨董联盟盟主之位,前期得到韩馥大力支持,这时候再反戈攻取冀州,行事手段未免令人不齿,落下口实。

    替袁绍解决这一难题的就是荀谌。

    他以三寸不烂之舌,服韩馥主动把冀州让给袁绍,帮袁绍兵不血刃拿下冀州境,也避免了开战带来的污名。

    而这个荀谌,同样来自颍川荀氏,还是荀衍的亲兄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