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爱情之音(第2/2页)造星巨手

。就在昨天。”

    “那恭喜你们了。青梅竹马的,真让人羡慕啊。暑假你们一起来香江玩,我招待你们!”

    “好的,到时候你要招待得让我们不满意,可别怪我们不把你当朋友了!”陈天辽开玩笑道。

    徐巧丽笑了:“行,就这么说定了。”

    陈天辽和宋时晴拉手的事件,校方并没有说什么。这两个学生都是特权学生。陈天辽捐献了一栋电脑教学大楼。要知道电脑在这个年代还是稀罕物,再早两年,国家单位的电脑要放在单独一个房间,进出房间要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生怕出一点纰漏把这种宝贵的“精密仪器”给弄坏了陈天辽捐献的两百台电脑成了全校最宝贵的设备。更不用说这两个小家伙经常在外面的比赛拿奖,为校争光了。

    说到电脑,对经历过互联网时代的陈天辽来说,电脑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现在华国大陆还没有怎么涉足电脑零件生产的行列,因此电脑价格非常高昂,国内能买电脑的人和单位都不多。但随着在大陆的工厂不断进入电脑零件生产的行列,电脑白菜价的时代迟早会到来的。而陈天辽这个时候还在进行着与电脑有关的一项研究,就是U盘,以及从U盘衍生出来的MP3和MP4。U盘在上个时空是多个国家同时研究的,最终是华国鹏城的一家公司获得了发明专利。可惜那家公司后来没有什么出色表现,更多的是在吃U盘的老本。

    陈天辽更眼馋的一个项目是WI-FI。上个时空,WI-FI是澳大利亚XN大学的John O’Sullivan博士带领研究小组在90年代研究出来的,并在1996年获得专利。后来澳大利亚政府因为这个发明而大赚特赚。这个时空并没有人研究WI-FI,人们还在满足于比较老旧的无线网络标准。但陈天辽要研究WI-FI也缺乏很多条件。资金啥的就不说了,就算是人才,他也找不到多少能用的。而网络问题,这个时空的网络技术比上个时空要落后三到四年之间。华国这时候只是在京城有一些实验网络。虽然正在组建骨干网络,但是还没有接入国际互联网。

    在香江学生离开京城之日,陈天辽岭东的实验室宣布研究成功了VCD。陈天辽没把这当做多大的事业。毕竟VCD更适合于华国的国情,在国外发展得不是很好。而且,像解码芯片这样高端的玩意儿都掌握在倭国和欧美企业手中,受制于人。这纯粹就是短期捞金的项目。但是这第一台VCD机却有个杀手锏——卡拉OK功能。卡拉OK功能在另外一个时空是倭国六十年代的一个鼓手井上大佑发明的,是倭国贡献给世界的三大发明(方便面、随声听和卡拉OK)之一。值得一说的是,井上先生在发明卡拉OK并推广之后,并没有申请专利。等他看到这里面蕴含的巨大利润的时候已经晚了。陈天辽当然不会做这个傻事。

    VCD发布之后,除了业内人士外,并没有多少老百姓关注。就连陈天辽公司的王牌歌星——王玉明也没有怎么关注。虽然在倭国发展不顺,但从倭国回来后,她迅速成为了天辽唱片公司最具有实力的歌手。陈天辽给她的第一张专辑是前世张雨生的歌曲。王玉明在唱歌的技巧上和张雨生这样的大神级歌手能抗衡,虽然高音不如张雨生高,但是演绎手法比本来实力也在前世华人歌手中算是顶尖的张雨生更丰富,更有层次。而在感情的演绎上,她和张雨生演绎得各有千秋。虽然陈天辽从内心更喜欢张雨生的纯净感觉,但他承认听众或许会更喜欢王玉明的更世故的演绎。

    王玉明接下来的两张专辑都是张惠妹的歌曲。张惠妹是张雨生从酒吧当中发掘出来的,两人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张雨生为张惠妹出过两张专辑——《姊妹》《Bad Boy》,里面的《听海》《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等歌曲都成为了华语歌曲经典。可惜天妒英才,在张雨生歌唱事业刚步入巅峰,制作人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1997年,他因为车祸逝世,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当然,陈天辽给王玉明的歌曲并不仅仅有张雨生给张惠妹写的歌曲,还有如《我站在高岗上》之类的好歌,而王玉明也很好地演绎了张惠妹的那些歌曲。而这些歌曲,也让王玉明成长成为华国流行音乐的顶尖女歌手。她的第四张专辑是前世苏芮的精选歌曲,王玉明又娴熟地驾驭下来。她成了陈天辽眼中最有价值的歌手。

    此刻,王玉明正站在京城的一家大卖场里,听着卖场里传来的《我站在高岗上》。声音不是她的,而是公司的晚会型女歌手刘霞的。这首歌在刘霞的野性十足的歌喉唱来,又是一番风味。

    “奇怪,刘霞怎么会在这里呢?她怎么会唱这首歌?又是谁给她伴奏的?”王玉明嘀咕道。这个时候,她看到那边已经挤满了人群,便用手扶了扶墨镜,慢慢地走了过去,想看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