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技术说明(第2/3页)南明副榜举人
如很多文献所说那样,即便规规矩不贪不没的,每年可以分得50多两例银。(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不过二十两白银)
古代朝廷规制中衙役数量很少,很多民间无赖充作白役,也就是现代所说的临时工,但可能没有正饷,只拿例银这种。
从这个角度来看,从古到今官府里面做事的虽然薪酬不高,但一个个实际收入蛮高。
主角对衙役进行改造,除了给予正赋之外,再加上各种奖金什么的,保证其收入达到二十两白银(达到中等收入水平)。
除此之外,就是引入大量退役军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古代高级将领,王侯将相退休之后,或者身故之后,朝廷会给其功名,有俸禄,有的更有封地。
而普通大头兵死后好的有点抚恤金,不好的白死了。
通过立有战功的老弱病残将士转业为官府差役,即便战场上伤残退役之后不但生活无忧,而且在社会上活得非常有面子,生活有滋有味。(对士人来说,差役属于贱业,但对普通老百姓,差役那可是一方土皇帝)。
共和国建立之后,为什么对外战争百战百胜,为什么很多穷苦地区老百姓踊跃参加解放军,主要还是参加解放军若能够立功的话,能够有一条出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立有战功的老弱病残将士专业为地方差役大大提高部队士气,改变民众勇于私械怯于公斗的现象,也可改变差役为贱业的印象。
三、军队改造:
1、前期刺刀或者铳刺运用:在明朝末期,铳刺已经发明,但没有大规模运用。
明朝军队常常一触即溃,有人认为很多部队已经改造为火器部队,但丢失肉搏本领。
而刺刀运用,普通火枪手就秒变为长枪手,先通过火枪齐射打垮或者重挫对方士气,然后通过刺刀冲锋击溃对方。
有人评价鸦片战争,清军就是被英军刺刀捅跨的。
可以说在机枪发明之前,火枪齐射之后刺刀冲锋战术为最经典,最实用战术。
从这个意义来看,明朝末年火枪手很少装配刺刀,或者说军队丧失肉搏能力,这是明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否则的话,满蒙八旗战术没有什么革新,在明朝初年被朱元璋等人打得找不着北?
缘何到了明朝末年,遇到满蒙八旗一触即溃?
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所分析那样,明朝中后期,随着火器运用,明朝已经成为一支以火力为主的军队。
但这样一支军队又抛弃了过去肉搏厮杀勇气与能力,从而被满蒙八旗击败,被倭寇击败。
而刺刀则给军队肉搏的能力。
2、后期燧发枪、佛郎机炮,红衣大炮运用。
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开发出燧发枪,即自生鸟铳,不需要点燃火绳开火。有人分析萨尔浒战役杜松失败,就是因为下雨火绳枪难以正常使用,大家只能点燃火把点火,从而成为八旗弓箭手活靶子。
在清军进攻云楠之时,李定国率部防守,也因为使用火绳枪点燃周围树木,最后被迫撤退。
作为穿越者,尽量减少使用新式武器,免得开金手指。
3、空心方阵运用:
其实明朝也有空心方阵,只是不是这样叫的而已,在戚继光《练兵纪实》中,步兵宿营,排阵就是使用空心方阵,一个司(营)下面四个局(连)分居四方,营部,辎重则在最中间,这是典型的空心方阵,在这里不需要赘述。
4、掷弹兵运用:
在北宋末年面对清军进攻,宋军就使用了震天雷这种原始手雷,经过几百年发展,在明朝末年各种手雷大量使用。
笔者到鼓浪屿观看郑成功纪念馆,里面也有手雷这种武器。
稍稍不同,主角只是将掷弹兵这种兵种正式编入军中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完全尊重历史。
5、水军使用车船,从接驳战改为炮战与掷弹战。
车船出现唐朝末年,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时期有点销声匿迹了。
主角结合现代所看到的船只,利用古代车船技术,创造飞虎战舰(古代车船名称),不算开金手指。
接驳战改为炮战与掷弹战,这有点过渡,有点仿照湘军战术。
但考虑到流寇没有正式水军,并且多为乌合之众,而清军水师孱弱,至少对付这两支水军还是能够做到的。
四、后勤改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作战动辄数万人,古代士大夫反对征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后勤压力。
一般战争,前方一个人,后方需要一个人补给,如果远距离作战,前方一个人常常需要数个人补充。
为了保证军需供给,军队常常抓壮丁运输军需,如此搞得后方很多家庭家破人亡,不得安宁。
如此前方消耗一斗粮食,后方需要一担粮食,这样造成战争花费倍增。
1、以水军为大军粮道:四(川)或者中国南方河流众多,主角采用湘军战术,以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