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灭日(四)(第2/3页)风起大宋

    吴用随着武大亭来到长门城中,武大亭对吴用介绍长门的情况。

    “长门这里分为五郡,人口约六七万,我军在这里现在驻扎了上千人,但却动弹不得,兵力实在是少了些啊。”

    吴用看着放在宋国最多是个镇子的国城,笑着说道“我看不少了,上千人中有多少倭人?”

    “约三四百人。”

    “这里原来的驻军有多少?周防、石见两国有何动向?”

    “长门国全国的常备足轻也不过两千人,又分散在各个庄园和郡城,我军攻打国城的时候,这里的常备军不到一千人,被我军斩杀了两三百人,其余都降了,周防、石见两国想来也都得到了消息,但没有接到平安京的指令,恐怕不敢轻易来战。”武大亭说道。

    “死伤三百?倭军居然如此死战?”吴用有些没想到的问道。

    自古以来,打仗都是一件讲究勇气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兵家都强调士气的原因,一般来说,古代的一只军队死伤超过一成就会崩溃,如果不崩溃,就代表这是一只强军了,如果无法理解,可以参考打群架,如果你去打群架,双方都有十个人,你这边有一个人先被砍倒,那么你有多大的勇气不逃跑。

    别说什么纪律,古代军队要是都讲纪律,也就没岳家军,戚家军什么事了。

    因此吴用听说倭军居然死伤超过三成,不由有些惊讶。

    武大亭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说道“因为我们前锋也是倭人,让这里的守军一开始以为是强盗,因此死战不退,等后来发现是我们后,才崩溃的。”

    吴用哦了一声,这样就说的过去了,倭国守军面临强盗,自然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那么剩下的人呢?”

    “都在战俘营中,军师要去看看吗?”

    吴用点点头,一行人来到战俘营,在去战俘营的路上,吴用注意到倭国的百姓看着他们的眼神中有好奇,有恐惧,有畏惧,但唯独没有欣喜。

    “这里就是战俘营了。”武大亭指着一片营地说道。

    “立刻召集他们集合,我要问话,另外竖起一面红旗在他们阵前。”

    因为这些战俘原来就是倭国的常备军,因此集合还是很快的,吴用看着下面一张张失去了生气的脸,竖起扇子说道“现在,愿意为我军效力的,站到红旗前面来,我只要前五十个。”

    翻译官翻译了一遍,七百倭军中先是跑出来几个,接着是几十个,最后上百人跑了出来,但只有最先跑出来的五十个被放到了红旗下。

    吴用继续说道“很好,刚刚愿意出来的也都记下,现在,前五十人为小队长,赏酒肉,后面出来的为伍长,赏白米饭,其余人为军士,吃杂粮,你们的任务就是在我们的率领下攻打其他的郡城和庄园。

    只要能攻下庄园,原庄园主的所有家财,一半归你们,明白了吗?”

    俗话说财帛动人心,跑在最前面的五十人听到自己一下就变成小队长了,而且有酒肉吃,都庆幸自己这一次选对了。

    至于其他冲出来的人,虽然没有酒肉,却也有米饭吃,心中也能安慰自己。

    唯有那些没动的人,只能吃些杂粮,要说之前他们一直都是吃的杂粮,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经过对比之后,他们都觉得自己吃杂粮是无比痛苦的事情,要是再来一次,他们大都愿意冲出来效忠新的统治者。

    说白了,此时的倭国还没有太多民族的概念,效忠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仅仅是倭国,这个时期的地球上,有民族概念的人都很少,要说对民族最有感情的,大概就是汉人和辽人了,但即使如此,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还是比民族归属更加有市场。这也是后来张弘范打着元朝旗帜把南宋灭亡还兴高采烈的原因。

    何况他们要投靠的新统治者还是宋人,是上国人,这在感情上更加好接受了。

    吴用看着吃着酒肉开始欢呼甚至唱歌的那五十人,又看着一脸羡慕的其他倭人,点点头说道“这些人已经可以用了,接下来就是占据长门国全部庄园、郡城,一个一个来吧,留五百人在这里守城,其余人立刻前往大津郡,路上的所有庄园全部打下来,分土地,杀劣豪!”

    武大亭看着吴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间,数百倭军俘虏就变成了可以随时上阵的降军,不由佩服的五体投地,说道“遵命!”

    ——

    “什么?有大军杀过来了?”一个穿着布衣的倭人急忙忙的一边拿起旁边的倭刀一边问道。

    “是啊,是从国府来的,看样子,有数百人呢,庄主,我们该怎么办?”

    “前几日就有人说宋平阴侯杀破了长府,看来是真的了...快,让庄民拿起武器,准备作战,拿我的战甲来。”

    “大...大人,要打仗吗?”

    “打什么打啊,我们庄子里才多少人啊?但这姿态要做出来,得告诉他们我们不是好惹的,只要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继续在这里当庄主,他们想怎么样都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