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玄清观(一)(第1/2页)香骨店

    漫天箭雨簌簌而下,一条长河横亘在眼前。

    前方已经没有路,后方火羽又逼来。

    我纵身一跃,跳入滚滚长河中。只觉后背一阵烁痛,恍惚间飞来了一道白影。

    ……

    “姑、姑、姑娘,我……我……一定会娶你的……”

    床边站了一个白面书生,挂着两个青黑眼圈,眼底尽是血丝,脸皮涨得通红。

    我揉了揉有些痛的后脑勺,寻思着莫非我还没有睡醒。

    堂内走来一位黑皮长髯的老先生,捋着银灰胡子,一脸欣笑:“姑娘真是好福气,快应了吧。”

    想必,这白面书生救了我。

    “多谢公子救命之恩,”我走下床来,恭敬地朝他行了个礼。

    “别……别……别客气,快……快……喝了这药!”白面书生如临大敌,期期艾艾,紧绷身子一脸忐忑。

    “多谢!”我端过汤碗,暗自思量。这般看着我,莫不是被我这伤吓到了,便脱口道,“公子请去休息吧,我已经无碍。”

    黑皮郎中看了我一眼,莫名地笑了起来。

    我:“……”

    六月,雨后初阳,十里荷香。

    据何书生讲,我被冲到他在河边歇脚的大青石旁。于是,就有了我醒来的那一幕。

    他说,捡我时并不知道我是个姑娘。

    我想了想,悄悄施了个遗忘的术法儿。待我走后,这段时光将会被他遗忘。

    晨光熹微的早上,早起的姑娘将谷粒儿洒在窗台上。屋檐底下的鸟雀,迫不及待地过来争抢。

    官府的铜锣声一响,四方的百姓涌到了城墙脚下,围成一个硕大的圈儿。齐仰着黑压压的脑袋,看那新张贴的告示。刚粘上去的榜文,还有些黏湿潮润。

    两位提刀的差爷,还在榜文边说讲。城门下的小老百姓,就已经交头接耳议论个不停。

    我们艰难地拨开人群,侧着身子挤了进去。

    “仪……仪公子,揭……揭榜文做什么?”白面书生怯怯地问。

    我但笑不语,玄清观?想不到别有玄机。

    玄清观坐落于城郊西处,立在三公山五里村的半山腰上。道观不是特别大,山林掩映下,却也庄严肃穆古色古香。每当云雾环绕时,愈发得仙气缥缈。

    我们登上道观时,朝阳已经褪去红晕,变作黄灿灿的荷包蛋。跟官差打了声招呼,我们便准备进去了。

    差爷是个坐不住的小伙子,皮肤是健康的小麦光泽。嘴唇边的绒毛还没有褪尽,细嫩的脸上尚带着稚气。

    见我二人走来,他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到我们跟前,眉飞色舞地絮叨起来。

    这玄清观远近闻名,香火鼎盛。来往香客,络绎不绝。据说观里扫出的香灰,能使作十亩良肥。可惜,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年招了不干净的。睡又睡不好,嘴里一直说着胡话。阿母急得鞋子也没穿,大半夜的,背着我上了山。我心里害怕,就趴在阿母后面。只记得,那观主一脸宝气,笑起来让人打心眼里安定。”差爷面色带笑,似乎想到了什么开心的事。

    “我被领进了小偏屋,光线不太好。白胡子观主,悄悄塞给我个红皮桃子。也怪了,观主让人喂我喝了杯水,又轻轻拍了我一下。我突然就很想睡,再睁眼,就是家里的青麻帐子了,”差爷有些不好意思,“阿母抱着我,对着道观的方向,连磕了好几个响头,才肯罢休。”

    差爷有些唏嘘。

    我摸了摸地上的香灰,一眼扫过去,草丛里有焦黑的痕迹。

    “走吧,”

    何书生拽着我的衣角,眼神有些躲闪,懦懦地问,“真……真要进去?”

    我点了点头。

    世人真有趣,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又能说得清?倒真是人心隔肚皮。

    玄清观内的蛛网,爬满了整个房梁。正殿中央端坐着三清宝相,皮面皆塑得正气浩然。梁上垂下的红丝带,龙飞凤舞地写着“天地”二字。

    偏殿奉着玄清历代祖师,正中的自然是那开观始祖——玄清子。我打量了一下,总觉得这张面孔有些眼熟。

    殿内唯一的道童,恭敬地立在末任观主的身旁。道童像的右脚下,有一行小字。因着光线暗晦,差点看漏了去。

    我凑近了跟前细看:五里村立。

    又扫了眼其他观像,有趣,真有趣。

    此处的蜘蛛网,竟比别处少了许多。

    白面书生紧紧跟着我,我瞧他明明怕的很,却始终不肯回去。

    玄清观的末任道主,死了十几年了。道观里的弟子,早在观主去世次年下了山。仅有的小弟子,留守着观门,也在五年前的天灾里归了西。

    五里村的老人,十分感念旧情。出资立了这尊道童像,让他得以陪伴在恩师旁。逢年过节之际,常有老人来上香。

    然而,外面的人,大多不这么想。

    一观人等皆死绝,诅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