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夜半启程,黎明至京(第1/2页)山乡新儿女

    老李夫妇听李说要带桃到北京旅游,兑现他给桃补办婚礼的承诺,一起说:“好啊,这事补办了,我们心里就没有亏欠了,要不,一想起你们结婚的草率,总觉得对不起你们。”又问:“买了五万元股票,到北京旅游还有钱吗?要不,我这里还有一千多块,你们拿去用。”李说:“我身上还有些钱,建楼房不够了,到北京旅游还是够的。”父母亲交代说,“北京人多,道路拥挤,开车要小心;到了北京,李桃要带好,不要放手,千万别弄丢了。”李一一答应。

    半夜鸡叫,李和桃就起床了,赶快洗了脸,收拾好应带的东西拿进汽车里,回来叫醒李桃,穿好衣服。李桃揉着眼睛说:“天还不亮,上哪去呀?”桃说:“坐你爸爸的汽车,上北京。”“上北京干什么呀?”“看升国旗。”“不买面包、糖果吗?”“买啊,买多多!赶快走。”桃给儿子洗了脸,把一包饼干塞到他手里,说:“拿好,到汽车里再吃。”

    一家三口上了汽车,李把车开出春风里,随即上了公路。

    这条公路是由春风里直通县城的。山乡实行改革开放后,是王书记亲自带领春风里的人民花了一年又一个冬天的时间,绕过一个山头,填平两条山沟修成的;原来是石子路,如今已经铺成了沥青路。李和桃、杏在县城读高中时,经常从这条公路同来同去,他总是替她们背着背包,桃和杏走在他的两边,像他的保镖,又像似共同押解一个犯人。有这么一对如花似玉的姊妹花陪伴,形影不离,不论像什么,他心里总是很高兴,很满足,乐此不疲。直到杏知道了他和桃在温馨旅社的事,一恼之下,和他们分道扬镳,从此三个人再没有并肩共同走这条公路。可是不久他们就毕业了,杏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到省城读书去了,他和桃落榜回乡务农,种田、打猎、才药材,三人都很少再走这条公路上县城了。今夜,他开着张总的宝马轿车带着满身锦绣的桃走在这条公路上,回想起往事,回想起远在省城读书的杏,仍然思潮翻滚,心里像打碎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仍有难以说出的滋味。

    他回头看了看抱着孩子坐在后座上的桃说:“回想上高中时,我们和杏经常从这条公路上来去,或乘坐汽车,或徒步行走,总有说不完的话,那时候多么美好!”

    “怎么?又想杏了?”

    “不是。这会重新走在这条熟悉的公路上,我只是又回想起读高中时候的许多往事。”

    “想就是想,别找借口。我算是看透了,我这辈子虽然得到了你的人,却永远不能得到你全部的心。不然这样吧,我和你离婚,你再和杏结婚,圆了你三位一家、一体的美梦。”

    “说什么呢!你同意,人家杏还不同意呢。”

    “她不同意,只要你同意不就行了?你现在也混出个人样来了,西装领带的,又是总经理特助,月工资四千多元;多好的条件!多拿出点钱,多买些好东西,认真巴结巴结她,她会不同意?巴不得的!”

    “你也把杏太看扁了。咱们同学这么多年,你见杏是那种见钱就眼开的人吗?对人家有意见,也不可这么贬低人家的人格。”

    “她在你心目中就这么高尚、超凡脱俗?我就这么低级趣味?我看,即使她见钱不眼开,可是一见了你就立即两眼放电,眉目含情,摄你魂魄。高三那年你过生日,她给你的贺卡上是怎么写的?”

    “这么多年,我哪里还记得。”

    “我倒替你记得清清楚楚的。她写的是:‘李杏同芬芳,共沐春风里。’这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希望和你同沐爱河吗?”

    “你胡猜乱疑什么!同学生日贺卡上,不过写两句祝福的话,会有什么深意?”

    “不会这么简单吧?她有什么深意,你心里自然明白。我也看得出来:你看了贺卡,当时就满面春色,双目含情,恨不得当时就把她抱在怀里。”

    “又胡扯。当时又不是就我们两个,那么多同学看着,众目睽睽之下,怎么可能那样?”

    “还要那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传情就足够了!《红楼梦》上说,贾宝玉每天在大观园女儿国里混,他又对女孩情有独钟,说女儿都是水做的,男人都是泥做的,他见了女儿就清醒,见了男人就糊涂。但是,书中所记,和他发生肉体关系的,除了袭人之外,却没有别人。书上说,他这叫‘意淫’。大概你也深谙此道。”

    “胡编滥造。看来,你是中了《红楼梦》的毒了。难怪清朝要把《红楼梦》列为禁书。在家没事,整天就琢磨这些烂事,也不嫌无聊。”

    “我整天忙得一个头两个大,才没工夫琢磨这些烂事呢。倒是你心里时刻想着她,整天琢磨那些烂事,自作多情。我敢说,如果现在把《红楼梦》列为禁书,你第一个反对;因为你就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

    “我是贾宝玉?那你是谁?就是薛宝钗了。谁是林妹妹呢?”

    “杏啊!”

    “又胡扯,我有那么花吗?”

    “有没有,你心里明白。贾宝玉娶了薛宝钗,心里依然忘不了林妹妹,背着薛宝钗仍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