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灵山胜景,引动投资(第2/4页)山乡新儿女

在青石板上坐下来,听一听飞瀑流泉,沾一沾山神爷的福气!”于是六个人在石板上坐下。王书记向服务员买了六袋杏脯,分给每人一袋,说:“这是大梁山产的杏脯,吃一片可以生津解渴。”大家打开塑料袋包装吃了一片,果然又酸又甜,津液顿生。谢红笑着说:“看来你这个旅游公司的总经理真的很称职!”王书记说:“还需要你们旅游局大力支持。”谢红说:“你们有张总支持,又有这么好的旅游资源,将来要发大财了!连我们旅游局也要沾你们的光。

    大家一边品尝杏脯,一边说笑;抬头,眼观飞瀑,侧耳,倾听鸣泉,只觉得清风习习,十分惬意。

    离开“飞瀑流泉”,宋乡长王书记又带着张总一行上了“紫气东来”。这里是大梁山的最高峰。山势太陡,竹轿抬不上去,大家只得下了竹轿,沿着山石台阶,攀着两边的铁栏杆,一步一趋,拾级而上。李见张总吃力,走过来搀扶着她。谢红和王秘书手拉着手,一起往上攀登。经过二十多分钟,终于登上峰顶。向上望,蓝天就在头顶,太阳也像更接近了;往远处望,云海茫茫,一个个山头就像大海中的小岛在雾弥烟漫中若隐若现。张总看了说:“这里为什么叫‘紫气东来’?依我看,应该叫‘苍天云海’。”王书记指着对面山崖上老子骑牛的雕塑解释说:“这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这座山峰叫青云峰,所以我们乡叫青峰乡。春秋时期,老子修炼成仙,意欲西游。一天,他从青云峰经过,人们但见青峰上空紫雾缭绕。不多一会,云开日出,老子骑着青牛腾云驾雾匆匆西去,青牛足下翻腾着紫雾祥云。从此大梁山变得山清水秀,林茂兽祥。”其实这故事张倩已经听李说过,今天听王书记又说,便信以为真,她感叹说:“原来‘紫气东来’的成语就来自大梁山的青云峰,真是是话有因!”李在一旁说:“对呀。您到其他地方旅游听说过吗?”张倩摇摇头:“没有听说过。”王书记会意,说:“我们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赵旧地,名胜古迹多得很,只是资金不足,还没有全部开发出来;一旦开发出来,我敢说,张家界、九寨沟也比不上。”张总说:“你们应该多做广告,让国内外的游客都了解大梁山,他们就会来旅游了。一路上,我看了你们的游客,大多是本地人,他们消费水平低,你们赚不了多少钱。”宋乡长说:“张总真是慧眼识物,金玉良言,一句话就说到我们旅游开发业的关键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做广告,还需要建设盘山公路,架设空中索道。你看,上山多艰难!靠竹轿抬,只能到半山腰,到不了山顶,而且费工费时。我们的旅游业目前刚刚起步,设备还不够齐全,游客只限于本地和附近县市,收入不多,所以这些事情还有待今后逐步解决。但是,我们相信,凭着我们优越的旅游资源和全乡人民开发旅游的决心和信心,我们一定能够做到,做好。还希望张总看在同乡之谊,伸出援助之手帮我们一把,使我们的旅游业尽快完善起来,红火起来。”张倩说:“这次,我父亲叫我来大梁山考察,就是想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你们的要求,我回去会向父亲汇报的。”王书记说:“谢谢张总!并请转达家乡人民对张董事长的问候和谢意,欢迎他老人家在适当的时候来大梁山观光旅游,亲眼看看家乡的神山圣水和巨大变化。”

    谢红对张倩说:“青峰乡开发的旅游景点,暂时就是这三处。下山的时候,我们再去看看虎山乡开发的两处景点,一处是猴岭,一处是虎山,都是野生动物世界。”张倩听了很高兴,于是一行人往猴岭走去。

    猴岭的猴子确实很多,猕猴、马猴、长臂猿、金丝猴都有。这里多树林,山坡上生长着山桃、山杏、山核桃等野果。猴子生活在树林里,又常常到山坡上采食野果。开发成风景区以后,旅游公司为了吸引猴子走出树林,常常在山坡上撒一些谷物给猴子吃,有游客的时候,还会撒一些花生和水果。渐渐猴子养成了习惯,只要一看见游客来,就会纷纷跑出树林来觅食。另外,他们还训练了一些猴子演猴戏给游客看。

    来到猴岭,王书记买了门票,又买了一袋花生和一袋山核桃给张总逗引猴子。进入猴岭风景区,张倩拈了几颗花生抛在地上,立即有几只猴子过来抢食,它们把花生放进嘴里咬破,然后像人一样用两只前爪剥去花生壳,只吃花生米。张倩又抛出两个山核桃,猴子捡起来放进嘴里却咬不破,就把核桃放在地上,捡起一块石头狠砸,砸破后,一粒一粒地捡食核桃仁。引得大家都笑了。李笑着说:“大约它们再进化一步就变成人了。”

    来到虎山,这里是一片茂密的山林,弯弯曲曲有几条小路通入山林里。王书记花三百元从旅游公司租了一辆越野车,于是六个人上了车。越野车在山林中缓慢行驶,沿途看见野兔、梅花鹿、狐狸,还看见一只狼和一只黑熊,却始终没有看见老虎。司机解释说,现在老虎数量很少,大多躲进深山里,一般很少出来,所以看见的机会很少。大家都觉得很失望。

    下午一点多钟,他们回到青峰乡旅游公司,桃预先接到王书记的电话通知,已经带领部分职工在大门外迎候了。李指着桃向张总介绍说:“她就是桃,其实上午你们已经见过面了,只是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