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王阳明之问(上)(第1/2页)重生之跃龙门
冬去春来,夏来春去,眨眼的工夫就是盛夏。
老蔡还是走通了路子,从江城调往东北吉省任省长,估计除了路子走通了之外,还有想让这干将之材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的考量。跟随他近十年的李家义没有随行,在他临走前任命为江城市财政局副局长,算得上是肥差里的肥差,但加在副厅级外面的括号还是没去掉。
赴任之前,老蔡通过黄志刚给李家明传了个话,爬得高摔得重。看来近十年的相处,世事洞明的老蔡早对不堪付以重任的李家义失望了,只是碍于李家明这支潜力股,才一直提携着他。
李家明也有喜事,央行和银监办终于松了口,终于给了老章他们一个法,允许他们在国有金融机构的监督之下建立第三方支付工具,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扫平了最后的障碍。虽然出台的管理条例上,明文规定保证金需1亿r,且开展第三方支付的公司必须是额内资企业,依然让从业人员欢欣鼓舞。
喜讯传来,正在餐馆里吃饭的两人也额手称庆,总算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当然,李家明付出的是利方公司%股权,而且估值只有6亿美元,参照的是高盛公司对其的估值。随着完内资的利方公司拿到央行、银监办的批文,公司的上市也提上了日程,开始赴港大规模路演,向投资者介绍利方的各种情况。
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难啊,杨至远会同台积电、联科发的掌门人在京城拜了一圈码头,得到了高层的会见,却无法让那些头头脑脑松口,死活不愿意放开手机生产牌照,现在的公司就是在纯亏。
开发新的芯片而且是d与gs融合的芯片,那就是个比提前开发智能手机更大的坑,而且是跳下去就只能呆在坑里等成果的坑。如果不是台积电、联科发的老总们坚持,在台湾牛皮又吹得太大,搞不好性格没那么坚毅的杨至远早打退堂鼓了。
这下好了,第三方支付工具一出来,已经实现收支平衡的老马那肯定能迎来迅勐发展,杨至远和大卫那笔高达六千万美元的投资就能收到超额回报,足以弥补他们在芯片研发上的可能亏空。
眼看着朋友高兴,李家明也趁机给人下个套子,玩笑道:“至远兄,我这个人情,你得认吧?”
确实得认,阿里排斥软银、高盛、ah等大公司,轮投资只接受杨至远的个人融资,当时看起来是风险投资,但事后细细想来,其实是给他塞钱。亚马逊至今没能实现收支平衡,市值尚且高达6亿美金,实现了收支平衡还略有赢利的阿里值多少?
“多谢多谢”
吃饱了的李家明拿起餐巾纸擦嘴,正色道:“别光不练,你得记着这人情,以后要还的!”
这家伙义气是义气,可也不是个良善人,杨至远心里一咯吱,连忙道:“好好,这人情一定会还”。
一诺千金在普通人身上就是句话,但在超级富豪那就是一个承诺,换成李家明自己也是宁愿损失钱,也不愿意失去信用。给了朋友一个承诺,杨至远也好奇道:“家明,我一直有件事想不通,能否如实告之?”
人逢喜事精神爽,但买单的李家明依然只付美元,7美元是两人的餐费,美元是给服务员的费,然后与朋友起身走出餐馆。
“,我最自傲的就是平生不假话!”
“对,关键时候!”
“胡,私人交往,我什么时候过假话?”
好象是这么回事,就连杨至远有一次拿胡暄开玩笑,这家伙也是笑而不语,并没有承认或否认。
“k,你当初为什么宁愿跟老马翻脸,也要拒绝高盛、ah,而把我拖进阿里?从有利于阿里发展的角度上来看,高盛、ah成为股东,比我有利得多。”
“呵呵”
不为什么,高盛、ah都是美资,杨至远虽然是香蕉人,好歹是华裔,而且能一口流利的国语。这一很重要,因为在美的华人里,只有这子被誉为‘华人之光’。
杨至远愕然,就因为这个?这家伙不也是被华文媒体誉为‘华人之光’吗?
“笨,独木不成林!你看那些犹太人,他们掌握了多少社会资源,多有社会地位?我们也得向他们学习,起码不能比日鬼子、韩国棒子更差吧?”
夏日的阳光暴虐,可杨至远额头冒冷汗。他对老友太了解了,这些话绝对不是而已,只要这家伙有了想法,就肯定会付诸行动。
“这有什么?知道斯坦福正流行的faebk是怎么回事吗?那就是我投资的,要是能取代--,很有可能再搞个互联巨无霸出来。这家公司可是以华裔为主的,而且我给他们定了规矩,分配期股的时候得优先照顾华人。”
社交络?
一直关注李家明的杨至远,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个词来,因为这是他获得rihard/stne奖的论文。作为it从业人员,杨至远比经济学家们更清楚这一概念的价值,只是他哪来的信心能异军突起?
“你呀,买呗!我让张勇一方面发展自己的社交络,另一方面盯紧对手,只要对方有新的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