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不想死(第1/2页)大副本时代

    第二天早上,郑博文很早就醒过来了。睡惯了家里的软床,对于房间里这种硬木板的小床,他还是有些不大习惯。

    外边的天气刚蒙蒙亮,那个杏儿好像是睡在外屋的,昨天夜里两个人聊到了很晚,半梦半醒间,杏儿又过来给他掖过几回被子。折腾了几回,估计她也没睡好。

    郑博文不想惊动她,轻轻的穿着鞋子下了地。走过外间的时候,果然看到杏儿卧躺在床上,还没有起床。

    现在正是夏天,天气炎热,小姑娘只穿了一件红色的短卦,估计她睡觉也不老实,被子早不知道被她踢倒哪去了,那饱满凸起的坚挺,以及肚兜下边细细的白肉,看的郑博文一阵血脉偾张。

    他咽了口唾沫,艰难的把目光从那具充满青春活力的肉体上挪开,像是做错了事一样,狼狈的推开,匆匆跑下了楼。

    昨天晚上和杏儿聊了大半夜,郑博文总算大概的了解了自己的身世背景。

    他这具身体的老爹姓佟,是这家集贤居的老板。而集贤居也是目前县里最大的酒楼;昨天晚上那个女人则是他的后妈,姓李叫李仙花。老爹和这个后妈还有一个女儿,现在刚满月,还没断奶。

    至于其它的信息,杏儿所知的就显得颇为寥寥,交谈中,郑博文除了知道现在是民国初年之外,什么信息都没获得。主要是杏儿压根就不关心这个,就连现在的执政党是谁,问她,她也不清楚。

    这让急于知道自己到底处在什么年代的郑博文很是有些惶恐。

    不管是清末还是民初,这段时间是华夏最为动荡的时期。诸国列强,都只把泱泱华夏当做是块大蛋糕,谁都能过来分一口。

    郑博文没打算参加革命,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对于他这样的一个外来者来讲,能够安稳的活下去,才是最大的目标。

    作为一个穿越者,虽然他对这个时代的历史知识的了解也是一塌糊涂,可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更急于想要搞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年月。

    “小少爷,你起来了?怎么起这么早?”

    从楼梯上下来,一直在想事情的郑博文,都没注意到在大堂里打扫卫生的二驴。

    “嗯!你也早!”不知道对方的姓名,郑博文只好点了点头,随即大步向门外走去。

    “哎,少爷,你去哪啊,一会就要吃早饭了?”二驴在后边喊。

    “我出去转转,你不用管我!”郑博文随口答了一句。

    好在,二驴也没发现什么反常,问了一句,也没多说什么,继续收拾他的卫生去了。

    出了集贤居的大门,清晨的阳光洒在郑博文的脸上,随着三十年代那种毫无污染的空气吸入肺中,一副古朴而唯美的民国画卷,顿时展现在了郑博文的面前。

    干净而又整洁的青石砖路面,街道两旁都是一二层高的,带有明显晚清风格的建筑。这种特征在屋顶的建筑风格上显得尤为突出。或者是“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又或者是两山墙与屋面平齐的“硬山顶”。

    整条街道连绵延长,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一点都不显得凌乱,反倒是有种古色古香的时代厚重感。

    现在的时辰,换算成现代时间的话,也就是早上五点半六点左右,这时候阳光虽然明媚,可却不晒人。

    时辰虽然早了些,可街上行人来往穿行,已经呈现出了一派热闹的景象。

    因为临近商铺,来往穿梭的,大多都是一些行脚商人,这些人或者穿着半西式的衬衣长裤,或者是圆领大襟的长袍;而更多的人,穿的则是短袖或者干脆没有袖子的短卦,下身配着过膝的短裤,方便伸展下蹲。

    这一阵儿因为目本人闹的,有不少商铺贴起了转让告示,没有开门营业。不过临街的小摊小贩却没那么多的讲究,主要是干这种营生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一家人的嚼头都要从这一个小小的摊子上挣,只要一天鬼子没打进来,这些人的生意就还要进行下去。

    郑博文顺着街道一路漫无目的的行走。这一片儿,像是一个小型的早市,一溜儿的小摊,卖羊汤羊杂碎的,卖豆腐乳、混沌的,大肠、汤子面的......

    样式繁多,叫卖的声音不绝于耳,虽比不上现代世界热闹,可却别有一番风味。

    “火烧,小陈三正宗的驴肉火烧!”

    “这位先生,吃过了吗,要不要尝尝我家的卤水煮火烧,现卖现做,驴肉都是新鲜的,保证好吃。”

    “先生,尝尝我这的老豆腐吧,又滑又嫩,放点辣子、浇上香醋,淋上花椒油、香油、葱末,保证您一上午都满口余香。”

    这几天生意不好,小贩们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揽客,在街上闲逛的郑博文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目标。

    不知不觉走了快十多分钟,眼看着阳光越来越足,这会儿郑博文倒还真有些饿了。昨天晚上头疼的厉害,只吃了几块糕点,现在被这满街的香气一刺激,他的肚子开始不自觉的咕嘟嘟作响。

    “这卤煮火烧多少钱一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