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旁观(第2/3页)娇娘医经

    五年了…

    他却清楚的记得,从高家宴席上回来的那个孩子是怎样趴在自己身上吐的死去活来….

    如果不是李太医出手相救,只怕如今已经成了白骨。

    纵然救了,余毒不能清净,每年秋末冬初都要吃药。

    也是从那一刻起,这个孩子终于明白,有些事不是仅仅是太监宫女们的恐吓,死亡真的会发生,在这个宫殿里,他不仅仅是后妃们喜爱的吉祥兆,而且还是有些人的眼中钉。

    “…而且往往那些视我们为眼中钉的,恨我们的,很多时候都是曾经喜欢我们的…”

    晋安郡王停下笔,略一思索,接着落笔。

    “..所以一切都会过去,苦难会,欢悦也会,大约这就是世事无常吧…”

    那有一天,此时此刻也会过去?

    晋安郡王再次停下笔。

    此时此刻的惦念,欢喜,似乎熟悉但又陌生的朋友….

    他不知不觉的攥紧了笔。

    就跟身边的其他人一样。就像父王,母亲,兄弟姐妹。陛下,后妃。皇子…..

    他伸手将面前的纸在手心团烂扔了出去,但还是觉得心下难平,干脆起身捡回来,左右看了看,将香炉盖子打开,纸团扔进去,很快烟雾升起。

    晋安郡王咳嗽两声。将香炉盖上,看着浓烟散开,心里终于松口气舒坦了,不过转过头看着几案又皱眉。

    “信还是没写…”他自言自语说道。起身走回来,“临走时也没送别,再不写封信,实在是太不像朋友的行径了…”

    秋深露重,后宫里的妃嫔少了些许去处。由贵妃出头禀过太后,新修了一个凉台,可以眺望宫外不远处的枫林,火红一片煞是好看,成了近日宫中妃嫔最爱的去处。

    贵妃过来的时候。太后正与妃嫔们说笑,大皇子也在,刚做了一首诗正享受妃嫔们的恭维。

    “怎么不见六哥儿?”贵妃笑问道,一面示意妃嫔们免礼,在太后下首坐下来,“如今天好出来转转。”

    “又忙着功课了吧?”有个妃嫔笑说道。

    “皇后真是太严格了,六哥儿还小嘛。”贵妃摇头说道。

    太后笑了。

    “没有,适才让人去叫了,说是在皇帝那里。”她说道。

    在皇帝那里?

    别人尚可,贵妃的笑微微凝滞一下,想了想便站起来。

    “我去叫他来。”她说道,一面看着妃嫔们笑,“顺便也请陛下来。”

    这话引得妃嫔们高兴不已,纷纷催促贵妃快去,贵妃看了眼太后,太后笑着冲她摆摆手,贵妃这才施礼告退。

    “殿下在福宁殿。”内侍引路说道。

    贵妃一路走来,福宁殿外的内侍看到了忙迎接过来。

    “娘娘稍后,奴婢去通报。”内侍说道。

    贵妃点点头,看着内侍进去了,门没有关,可以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

    “…六哥儿伺候过皇后吃药才过来的?”

    “….嗯,父皇我告诉你,你别跟别人说,娘娘不爱吃药,嫌苦,不看她,她会不好好吃的。”

    殿里传出皇帝的笑声,那笑声里满是愉悦。

    贵妃嘴角撇了撇,这个小胖子还挺会说话,知道皇帝最喜欢孝敬醇厚….

    “…父皇,父皇,我知道这是父皇的天下…”

    “…哦,六哥儿还知道什么叫天下?”

    “…我自然知道,我还知道怎么看父皇的天下呢…父皇,你看,这里就是京城,这边是泰山…这是…黄河…”

    殿内响起皇帝的笑声。

    “好,好,六哥儿真是聪慧,来,你既然喜欢,父皇抱你看看这天下…”

    这句话传来,贵妃心中咯噔一下,她忍不住迈上前一步,探身看向室内。

    大殿里明黄清瘦的身影将一个孩童抱起来,站定在墙边悬挂的织锦天下舆图前,父子二人笑容明亮,伸手共同指点着江山。

    贵妃的手握住了垂在身前的绘花纱罗披帛。

    “陛下,贵妃娘娘求见。”

    “进来吧。”

    贵妃站直身子,面上笑容明媚,抬脚迈进殿内。

    秋天的气息渐渐消散,放眼看去原野上原本金黄的地毯被卷走,露出的黄黑土地上农人们忙碌着冬播。

    “娘子,娘子你还记得这里吗?”

    从路上收回视线,看着前方隐隐可见的城门,半芹有些激动的说道。

    自从过了太仓,她们所走的道路便与当初从并州归家时重合了。

    “记得啊。”程娇娘说道。

    去京城自然时自然也是走过的。

    “不是,我是说我们一起..的时候。”半芹说道,伸手指了指自己。

    程娇娘笑了笑。

    “你走了之后,我的记性才好了的。”她说道。

    所以当然是不记得。

    半芹嘻嘻笑了。

    “是同江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