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走,吃鱼去(第2/2页)从政典范

和马副县长握了手,就开车在前面引路。

    知道要去的是果木林村,马运昌就问村里最近怎样?郑季说他这是第一次来,情况还不清楚,等会问问陈区长。

    “马县长你来过几次?”

    “严格说,来过两次。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马运昌脑海里出现第一次来的景象。时间隔得远,应该有十五年以上。那时他在地区农委当秘书,一天跟随局长来看这个县的学大寨样板村。还没有进村,远远就看见了一片红色,地埂上,山头上,房子档头,都插了红旗。最高的朝着太阳升起的斜坡上,白色的一排大字:苦干三年,提前实现大寨县!爬到跟前去看,是拳头大的石头,用水洗白了,铺在四公尺见方三十公分深的坑里,再用石灰浆灌填缝子。据说飞机上都看得清清楚楚。石头都是人工用背篼背上去的,先用汽车运来卸在山下,再往上背,三百多人背了三天。

    红旗招展,满山都是人,村子四周的坡地,都挖见石岩,沙质的土壤本来很瘠薄,就从远处运来黑泥土,混合造田。午饭就在一块平整的地里集中吃,马车运来三个大饭甑,揭开甑盖,里面是白生生的米饭,三个大木盆盛菜,白萝卜炖排骨,回锅肉烩粉条,糟辣椒炒大白菜。还有一锅牛皮菜汤。领班的吹响哨子,山上做工的人们潮水一般滚下来,飞奔向装了碗筷的扽箩,掀起一场抢夺碗筷大战。满满三个大饭甑,顷刻间就见了底。带队领导怎样呼喊,呵斥,甚至扬手打人,最后看见饭菜快没有了,也赶紧去抢碗筷,毕竟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回城路上,局长失去了欢颜笑语。不过为了向行署做系统汇报,还是给马运昌布置了任务。马运昌连夜写好,尽可能从正面报道了战天斗地的精神,抢饭吃的场景他没有写。写了就过不了关了。照片和稿子一并寄去,登在内部资料上,分发给领导们。

    马运昌第二次到果木林村,是他奉调之前。老局长退休了,新局长想要迅速掌握全区联产承包责任制搞了几年后的情况,把全区的干部都撵了下去。综合科马运昌是科长,在任三年了。局里头采取抽签的方法,他让别人先来,剩下最后的一个纸疙瘩,他拿起来打开一看:贵山县。

    这次下来蹲点,时间是半个月。贵山县大小区乡镇有二十八个,三百五十个行政村,半个月时间完全跑不过来,只能有选择性地走。城关镇的果木林村是当年的样板村,再去看看是个什么情况。

    去的路上内心真有点忐忑,眼前不间断地晃动那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大饭甑里面的白米饭,哄抢碗筷的情景。进了村,石板街,石板墙依旧,房前屋后,墙旮旯,不是瓜就是豆,墙头上爬满瓜藤,半截旧房宅基地里,也长出来整齐伸手摸不到的玉米天花。村道上来了一辆拖拉机,拖了满满一车粮食。几个人匆匆忙忙,把粮食扛进家里,急急忙忙又爬上车,突突突奔稻田地里去,没有人停下来和他说话,都着急地要把过去十多二十年荒废的功夫抢回来。天很晚了,晚霞映衬的高地上,还有不少人影,腰板手臂一伸一抬,像演皮影戏,感觉对不起土地,过去没有尽到责任,现在只有尽可能使出浑身的力气,使汗水大把大把撒到田地里面去,才解恨,就是这样的情节。

    马运昌往村子里跑了三次,拍下了好多照片。被省报陆续刊用,有一幅还配发了文章,标题是:三论土地承包好。马运昌压根就没有想过,他与贵山就此结缘。任务完成回到单位三个月,他就接到调令,到贵山县政府报到,一个月后,县人大召开常委会,通过了他的副县长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