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一战定胜负(第5/6页)回到三国当黄巾

将你砍了,张温又能奈我何!”

    孙坚不由冷笑,也拔刀在手,丝毫不惧董卓:“我可不是梁兴那般的无能之辈,老匹夫可以试试,在我孙文台这把古锭刀下面能不能走上十个回合!”

    二人一见面就如此水火不容,令不少士兵都想看个热闹,董卓与孙坚可谓是这几路官军之中武勇最高之人,他们二人的打斗一定会比较精彩。

    正当此时,贾诩快步走到董卓身前道:“董公岂可与这等小人逞强好胜?是会让皇甫嵩看笑话的!”

    董卓这才清醒过来,他冷哼一声道:“大丈夫不逞匹夫之勇!”

    孙坚不由笑了:“说要打的是你,说不要打的也是你,真是笑死人了!”

    董卓冷艳看着孙坚,心中恨恨道:“总有一天,要让你死于我手!”

    高燚看见董卓色变化,心道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孙坚得罪了董卓,以后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但他毕竟与这二人都是并肩战过的,也因此这么快就撕破脸皮,于是悄悄提醒董卓:“董公难道忘记了前日言语,都是为大汉出力,何必计较私人恩怨?能不以私废公,才是国士之风!”

    董卓冷笑一声:“我倒是想做国士,但是别人哪个不把我董卓当做小人的?高老弟,你难道就没有发现,除了你,这些同僚乃至下属们有哪个愿意和我董卓亲近的?都是对我敬而畏之,畏而远之!”

    这么一说,高燚也确实发现了,为什么不管董卓立不立功,功大功小,都是这么不招人待见,难道这个也是天生的?

    孙坚也对高燚道:“老弟,董卓的为人如何,你这次应该是最清楚的,不然你也不会冒险自己来擒拿韩遂,而不和这董卓一起战了对不对?”

    此言一出,董卓一愣,看高燚的情也有了一些不同,不由得口气有些阴冷:“高老弟,果真是孙坚说的这个意思吗?”

    高燚笑笑:“文台兄此言差矣,我高燚若是这样小肚鸡肠的人,岂不是要为天下人耻笑了,我今日此举虽然危险,但一旦成功,可让数万甲士放下刀兵,免于劳苦,岂不为美?”

    “原来如此!”孙坚面上露出一丝愧色,“错怪高老弟了,真是惭愧!”

    贾诩忽然悠悠说道:“这也不是万全之法,如果对方军纪严明,法度完备,人心坚忍,即使是统帅被擒,也不至于会军心大乱,何谈消弭战祸之说呢?”

    众将闻言,心生不满,正要嘲笑贾诩一番,高燚却是知道贾诩的厉害的,他转到贾诩身前,深深下拜:“先生之言,当铭记于心!”

    皇甫嵩呵呵一笑:“众位说的,都有道理,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赶快止息兵戈,安抚凉州数郡百姓,将韩遂等人押往京师,由陛下决断!”

    这个时候韩遂与他的几个部将都绳捆索绑着,推到了皇甫嵩面前,皇甫嵩打量着韩遂,笑道:“文约,我二人都是西凉出来的好男儿,你为何不思朝廷恩义,让凉州百姓陷于战乱流离之苦?”

    韩遂冷哼道:“朝廷**不堪,狗皇帝卖*官鬻爵,宠幸十常侍,惹得民不聊生,有何恩义可言?我韩遂起的是义兵,行的是义举,是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呵呵,算了吧!”高燚反驳韩遂道,“如果真的是义兵义举,为何凉州百姓没有响应你?替天行道,不过也是一个满足个人私欲的借口罢了!”

    忽然一个声音冷冷响起,众人一看,原来是曹操和袁绍来了,不过高燚不用问,也知道这话是出于曹操之口,因为袁绍说话,向来是不着边际,绝对不会像曹操这般犀利。

    袁绍一见到高燚就是一通埋怨:“燚小子你可真是不厚道,你舅舅我可是来杀敌的,你可倒好,一声不响就独自带着两千人奔金城来了,剩下你的那个心腹典韦,就是不出兵,说是只有得到了你的命令才出兵,要不是司空大人拿统帅的身份压他,这会还在槐里呢!”

    高燚笑笑:“外甥这次可也是冒着回不来的风险的,且当时军情紧急,来不及等到舅舅与孟德师兄到来,若是你们也离开三辅之地,被贼军趁虚而入了,可如何是好,其实我等能保全性命,还是赖舅舅与孟德师兄护卫司空大人于三辅之地,使得贼军不敢觊觎,外甥才无后顾之忧的!”

    曹操翻身下得马来,指着高燚无语道:“看你这张嘴,怎么跟抹了蜜一样,逢谁都说谁的好话?好像你抓住了韩遂,还不如我们这些什么都没有做的人一样功劳大一般!”

    高燚一脸无辜表情:“我说的是事实啊,莫非你们回朝的时候,真的要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吗?那可真要回家种田去了!”

    言说之间,阎行也被带到,高燚想起此人所所为,心中不由很是敬佩,自然有了收服之心,便对皇甫嵩道:“这个阎行并非昏昧之人,与韩遂不同,恩师不如将其放行!”

    皇甫嵩点头:“此人事迹,我也略有耳闻,但毕竟张温才是西征统帅,不如暂时将其收押,等禀明司空之后再做决断!”

    韩遂看见高燚为阎行求情,又想起如果不是阎行将这高燚带来,自己也不会成为阶下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