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纷乱的江南(第2/2页)明末大将军
二,桂、惠二藩比崇祯帝高一辈,援弟终兄及继统更为适宜;第三,桂、惠二王尚在湖南,距南京较远,福王却近在淮安。福王朱由崧在伦序和地理上占了明显的有利地位。淮抚路振飞遗书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
然而,江南士绅中的一部分东林党人却从私利出发,强烈反对由福藩继统,原因是朱由崧的父亲朱常洵,从万历到天启朝廷上围绕着储君问题展开的“妖书”、“梃击”、“移宫”等轰动一时的案件都同老福王有关,何况正是由于东林党人的力争,神宗希望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的图谋才化为泡影。他们担心一旦朱由崧登上帝位,重翻旧案,自己在政治上将会失势,东林党魁首礼部侍郎钱谦益两次从原籍常熟赶往南京,以“立贤”为名,到处游说,提议迎立潞王朱常淓。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史张慎言等人都是积极响应,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是倾向于东林党的人物,他内心里对拥立福王有所顾忌,但又认为应该按伦序迎立神宗的子孙,始终摇摆不定。